廖俨:史载开发安溪第一人
安溪置县以前,廖长官(廖俨)率流民开发小溪场,奠定以后置县的坚实基础;现安溪还留存有与廖长官相关的廖氏宗祠、廖长官纪念馆、“乌鸦墓”、灵著庙等文物古迹,各种史料中亦有其史迹的记载
廖长官塑像栩栩如生
核心提示
“县志叙官推第一,溪场著绩属开先。”说的是在安溪置县前,廖长官在小溪场期间,“率民除暴,招集流民,开垦山地,布施教化”的功绩。故民间有“未有清溪县,先有廖长官”之说。
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李天宠(李光地侄子)云:“安邑开建自五代中,始为县令者詹公也,而其先则有廖长官。”詹公乃詹敦仁,是安溪第一任县令;廖长官名廖俨,是开发安溪第一人。两人于安溪有“监场设治”之功,为念二人功绩,五代后周显德年间,邑令王直道偕邑绅于县治(县衙所在地)之东建詹公祠,其西建廖公祠。如今二公祠已毁,新的纪念馆搬迁至安溪东岳寺附近,仍分列东西两侧。
近日,记者来到安溪,走访了与廖长官相关的廖氏宗祠、廖长官纪念馆、“乌鸦墓”、灵著庙等,并详细翻阅相关史料,希望全方位地为您介绍为安溪作出突出贡献的廖长官。
□本报记者 谢伟端 陈小阳 文/图
廖长官纪念馆内的“廖公祠”金碧辉煌
开发小溪场
受祀灵著庙
在安溪县城厢镇圆宅村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寺庙——灵著庙,它是置县前安溪兴建的少数道观之一。该庙正中间祀奉着安溪人耳熟能详的“清水祖师”,其右侧立着廖长官塑像。
据安溪县史料记载,安溪县,原名小溪场,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但由于地广人稀,少经开发,到唐代时,仍属南安县地。中唐以来,泉州等地开发。唐中和四年(884年),小溪场有父老姓安名宁,善捕虎,为民除害,乡人崇敬而祀,这是灵著庙的雏形。
那么,灵著庙又是怎么和廖长官扯上关系的呢?记者看到灵著庙内有一对楹联写道:“灵英清溪长官推第一,著绩溪场相公属开先。”廖长官的后人廖再题老先生说,灵著庙的名字就是取这对楹联两句话的头一个字。还有一副楹联:“翊辅天朝职同首相,济临下宇位比三公。”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殷清澜撰写的楹联。
廖再题进一步解释说,廖俨原籍河南光州汝南,唐乾符二年(875年)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因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于天祐末(907)弑唐昭宗及唐哀帝,深为愤慨,遂于后梁开平三年(909)避乱入泉州。
后来,廖俨以福建都团练散兵马使的身份来到小溪场,开发小溪场。“时草昧初辟,山海交讧,民纷纷各鸟兽散,公奋其武威,敷其文德,招集流民,鸠鸿雁而安宅之,有护国庇民之功。”当时,小溪场仍较为荒凉,且山多林密,虎豹丛生,廖俨遂建灵著庙,原来打虎英雄被移入庙中“塑像以祀”。廖俨卒后,后人思廖俨功绩,塑其像置于“灵著庙”,与安宁同祀。
历代重修廖公祠碑记
开垦建功绩
安眠“乌鸦墓”
廖长官是如何开发小溪场的?小溪场今在何处?
据《泉州市志》载:“在小溪场期间,廖俨率民除暴,招集流民,开垦山地,布施教化,颇著功绩。”《安溪县志》记载,廖长官名俨,字端庄,长官是民之尊称。小溪场位于晋江西溪上游,隶南安县。百姓闻知廖俨是前朝忠良,德望夙著,遂奉为长官,故民间有“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说。廖长官开发小溪场几年后,“小溪场政事顺成,民享安乐,人口逐渐稠密,成为天然的集镇”。于是他又上书建议在小溪建城,并亲自选定状如“降凤饮津”的凤冠山南麓建置小溪县治。这就是“举目三山及第,出门两水汇源”的凤城。
关于小溪场今天的位置,灵著庙也有记录:“廖俨任长官时,于治所东南三里(今城厢镇圆宅村)建灵著庙。”由此判断,廖长官的治所应在灵著庙西北约三里处,也就是如今安溪县政府的所在地。
廖长官去世后,就葬在其呕心沥血30年的小溪场周边(今城厢镇圆宅村)。据介绍,945年南唐统一闽域后,河南光州詹敦仁首任清溪县(现安溪县)知县,赞扬廖俨为小溪场后置县奠定基础,上书南唐朝廷,廖俨得到朝廷赏识,受封为“上柱国”称号,其夫人黄氏受封“诰命一品夫人”,并赐“忠爱堂”牌匾。廖俨卒后,詹敦仁亲自为廖俨择一墓地,名曰“飞鸦落洋”,并亲笔书墓牌“清溪长官廖氏祖坟”八大字。廖长官的墓地俗名“乌鸦墓”,安溪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10月将之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乌鸦墓”周边建起了安溪的金融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墓地仍然很好地保护着。
尽管廖长官开发安溪劳苦功高,然而,泉州和安溪的地方志对此的记载却只有前面提及的寥寥几句,廖氏后人对其开发小溪场的事迹也是语焉不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廖再题向记者出示廖氏族谱,其中收录了一篇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李天宠纪念廖长官的文章,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前人(廖长官)功德湮没弗彰,是在君子阴行善事。”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廖长官做了很多有功于民的事,却非常低调,不喜欢张扬,致使他的公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没。廖再题说,李天宠是李光地的侄子,这篇文章是在李光地的要求下写的,当时李光地正在“监修邑志”,“慨长官言犹在耳”。为使前人公德不至湮没,故撰文记之。
族谱收录李天宠纪念廖长官的文章
官桥上苑村
故居依旧在
廖俨故居在安溪积德乡新溪里象苑(即现在的官桥镇上苑村)。廖俨晚年在此处开垦,并和子孙们定居于此。史料记载,闽王曾欲赐其土地,他自认为“无功于民,轻易受业,天理不显,民心不顺”,敬谢不受。
记者近日来到廖俨故居,发现这里现存“上苑一世祖”宗祠一座,造型保留中原规制,有一大厅二大房一内埕。内埕围墙与主体建筑相连,一大门两侧有小门,坐东北向西南方向。大门口有大埕和外埕,大埕左右各竖二副旗杆石夹。外埕左前有一象牙形池塘,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选在“七星坠地,两象交牙”之处,后坐铁峰山,前朝弥勒山,左犀山,右驷马山,二峰拱峙,蓝溪环绕。
据介绍,此故居建筑的造型、布局、坐向兼有中原和南方特色,十分讲究。廖俨亲书大门对联“汝南钟祖德,极北拜君恩。”上联意指祖籍河南省汝南,下联指避乱隐居此地,但始终忠于唐朝皇帝。祖居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改为“廖氏宗祠”,由二十三世廖良藻等按原样重修,只是两大房去隔墙,改为二侧厅,并得当时邑内名人唐仁尧、胡文苑书赠对联。
1984年,廖氏宗祠再次重修。龛上悬“御史中丞”匾额,祠堂大门外旗杆右孑,部口柱联为:“县志叙官推第一,溪场著绩属开先。”花心柱联为:“象苑开支山并峙,清溪著绩水俱长。”左巷门联为:“追溯源流汝南郡,功勋记载清溪城。”匾额有“文韬”两字。右巷门联为“乡评久重长官誉,国苠还分上苑支。”匾额有“武略”两字。
廖氏宗祠中的重修碑记
千年廖公祠
重新焕光彩
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邑令王直道偕邑绅建廖公祠,于邑署大门内西侧崇祀。世事沧桑,廖公祠历代屡经重修,全以民望。后来,廖公祠损毁崩坏。上世纪90年代,在海外侨胞廖苑生等人的资助下,廖长官纪念馆得以重建,新址搬迁至安溪东岳寺西侧。杨成武将军还为纪念馆题名。2002年5月,廖长官纪念馆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廖长官的后人廖进宝说,廖长官纪念馆在搬到今址时,曾搜寻旧址的一些文物,仅得石鼓一对,现纪念馆辟出一个房间专门保存。走进廖长官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凤山碑林,碑名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廖长官纪念馆坐西北向东南,主体建筑廖公祠仍树“忠爱堂”牌匾,大殿面积266平方米,宫殿式结构,重檐歇山顶。大门外及左右走廊竖立10根大石柱,雕刻名家对联,很有艺术价值。正面两根朝八仙的石龙柱,活灵活现,雄伟壮观。走进殿内,便见端坐正堂的是廖长官塑像,头戴长翅帽,身披朱红袍,左右为福德、功德两龛。
据介绍,如今,廖氏后人每年分春秋两次祭祀廖长官,地点分别在廖俨故居和廖长官纪念馆。
从廖公祠旧址内搜寻到的石鼓,是珍贵的文物。
廖长官纪念馆内仍安放着“忠爱堂”牌匾
廖氏宗祠门前依旧保留有旗杆石夹
“乌鸦墓”造型独特(廖进宝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