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语录】 “海”不是天堑,是“纽带”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营造”。“海”不是天堑,不是屏障;“海”是“纽带”,是“桥梁”,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通道,通过“海”去连接世界,去探索未来。 编制海丝特色文化产业规划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 建议在国务院的统一协调下,建立七省联动机制,编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战略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节点城市的特色文化产业。 提高合作向心力 ——南部非洲华侨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庄斌官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强大推力,同时,人才、技术、资金等交流都将得到更大拓展,而且将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也将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合作向心力,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共赢的局面。 【会场花絮】 俄罗斯主持人讲流利中文 第一次来泉曾网上查攻略 昨天下午,圆桌会议(3)现场,主持人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卢金,一口流利的中文,让现场很多人甚是惊讶。 卢金是中国的老朋友了,常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宗教文化很感兴趣。不过,虽然走遍国内好多地方,却是第一次来泉州。抵达泉州前,他特地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泉州有著名的摩尼教、景教、妈祖信仰等。10日抵达那天,他特地让工作人员,一口气带他去逛了晋江草庵、天后宫、开元寺、海交馆、洛阳桥等好几个地方。 卢金还特地向海都记者打听《泉州宗教石刻》这本书。他说,这次行程太赶,没机会多参观一些地方,“有时间,一定得再来泉州一趟”。 华大志愿者 围堵校长合影 昨天下午,圆桌会议休会期间,10多位志愿者涌了过来,有的志愿者还把远处的同学都喊了过来,大家神情激动。原来,他们都是华侨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专程来当翻译的。得知华大校长贾益民也来参会,大家都希望能够和校长说上两句话。 一下子被热情的粉丝包围,贾益民乐意地和他们合了影。 据介绍,这次大会共安排了91名志愿者,来自华大的一共有65名,分散在会议的各个角落。每天,志愿者们清晨五六点就来到会场,一直忙到晚上12点多才结束。 昨天,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还表示,2013年,泰国上议院议长尼空博士被聘为华大荣誉教授时,曾邀约华侨大学到泰国办一所分校,目前这一事项正在进行当中,他们已将华大建泰国分校这一事宜,上报给国家相关部门,等待批复。 |
- 2015-02-12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阿拉伯人后裔群像
- 2015-02-12“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空间”圆桌会议举行
- 2015-02-12近30名国内外专家热议“海丝”合作共赢
- 2015-02-12“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引发关注
- 2015-02-12各方瞩目 聚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