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时政 > 科教文卫 > 正文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实践的建议

2021-11-18 17:05:00 曾娇霞  来源: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要点: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育人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健全“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近年,高职院校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举措,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改革意识尚处低端、动力不足、不善于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知识相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缺乏资源交流平台、课程思政品牌建设不强、课程思政体系设置不完善等问题。为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实践现提出以下建议:1、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2、激发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动力;3、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4、搭建课程思政资源平台;5、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品牌建设;6、健全课程思政体系设置。

一、前言

自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建设就成为全国许多高校研究的重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育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政元素贯穿并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多角度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课程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实践现状及问题

1、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改革意识尚处低端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他们未能很好的厘清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主观上缺乏将课程思政融入在授的专业课教学的主动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负责落实,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持被动接受态度,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略显吃力。

2、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动力不足

专业课教师本身需要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对他们而言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与课程设计需要投入时间、经历,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课程思政与科研和专业教学相比课程思政的投入与产出比不高,教师主动推行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缺少主动融合意识,学习课程思政改革的相关理念积极性不够,制约了工作合力的真正形成。

3、专业课教师不善于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知识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一般主要侧重于对本专业相关资讯的关注,对广泛的社会背景、国家大政方针并不精通,也忽视了对其中的思想道德元素、人文素养等进行挖掘。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直接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作为首要追求目标,不善于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知识相结合。

4、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有效资源平台

课程思政的建设目前大多是依靠某些老师的努力,尚未以专业或者课程为单位进行资源整合与融通。学院能提供的资源大多是针对本学院的专业设置的与专业知识和教学相关的素材。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材主要借鉴党支部和学工团队的相关材料,内容属于比较宽泛的、针对性不强,两者分散发展,没有进行归整融合。

5、校级课程思政品牌建设不强

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停留在追求的普适性,没有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优势、专业布局等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明确学校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和具体着力点,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缺乏自己的特色。

6、课程思政体系设置不完善

课程思政需要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延伸至所有课程,使各学科各专业形成育人合力,办学特色的彰显也要通过课程思政体系才能得以彰显。高职院校在构筑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时,没有充分考虑课程思政内容,没有将思政要求与专业课融合,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体现的也不够,导致课程思政成为要求上的“硬任务”、考核上的“软指标”。  

1  2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