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德化县大铭乡大力发展生姜加工产业,开发出生姜系列产品,不断提高生姜附加值。 大铭生姜是许多德化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和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大铭生姜生产,在省内和国内行业中都颇有名望,目前,德化全县18个乡镇均有种植生姜,种植规模达2万多亩,年产生姜5万多吨,产值8亿多元。据统计,在县域市场,标注“大铭生姜”商标的生姜价格较国内其他小黄姜主产区价格高出近30%。 近年来,德化县大铭乡从发展生姜二产、三产入手,引进生姜加工企业,开发推出生姜系列产品,同时全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生姜文化科普馆、生姜观光园,建设生姜观光工厂、主题休闲农场等,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大铭生姜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式”良性循环,让大铭生姜成为农民的“致富姜”。 科技引领,产业规模再扩大 位于德化县西部的大铭乡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9.6%。大铭乡盛产生姜,2022年,成功创建了福建省首个生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夏日傍晚,暑气渐消,德化县大铭乡生姜种植户苏义炬扛着锄头出门了。眼下正值姜苗生长的关键时节,他和老伴每日都要到地里管理姜苗,以期数月后能够有个好收成。 大铭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型乡镇,种植生姜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产出的生姜具有肉质肥厚、丝少肉细、辣浓味美等特性。《泉州市志》记载:“明朝时期就已栽培。上世纪50年代后,品种主要是本地竹姜、黄皮姜等。” “我一辈子在田里打滚,和老伴种植生姜已有20多年,种植面积维持在五六亩,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基本在3万元以上。”苏义炬告诉记者,当地留在农村的村民大多靠种植生姜维持生计。 生姜作为德化县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虽然农民普遍有种植积极性,但受地形、小农经济、姜瘟、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种植规模普遍较小,产量并不稳定。如何扩大生产,稳定收益,成为德化各个生姜种植乡镇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大铭乡推动实施‘四个一’生姜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通过与周边乡镇共建一个生姜产业发展联盟、一个生姜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打造一家龙头企业,共同培育一个生姜品牌,不断推动生姜产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大铭乡党委书记李光华介绍。 大铭乡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户种植生姜,同时流转、开垦荒地1000亩,并配套轨道等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稳定生姜产量。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生姜研究院,柔性引进5名博士生导师并组成项目攻坚团队,实施生姜种植技术攻关。推动“大铭生姜”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并注册“恋姜山”商标,打造自主品牌。 在规模扩大、品质提升、品牌加持下,大铭生姜产业不断壮大。2023年,大铭乡生姜种植面积3893亩,年产生姜11328吨,产值达1608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