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赋能 让更多职工在“新赛道”脱颖而出 9月25日,在泉州市“打造新质生产力 赋能电子信息高质量发展”半导体行业职工技能竞赛赛场上,19名选手同台竞技。竞赛按照《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全面考察选手在集成电路测试、集成电路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技能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各行各业已开展竞赛585场。 以赛赋能、以赛促训、以赛促产。近年来,市总工会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构建起“产、学、赛、评”一体化技能人才成长体系。推动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等级认证挂钩,为优秀的产业工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开辟新通道。近年来,已举办近千场县级以上各类竞赛,累计带动3000多家民营企业、10余万名民营企业职工通过竞赛提升技能水平,258人获得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金牌工人”等称号,1246人实现岗位晋升,一大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聚焦泉州支柱和特色产业,探索“工会+学院+企业”模式,持续加快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四年多来,建成30家市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培训民营企业职工33.6万名,完成86个工种培训鉴定工作,推动10万人次实现技能等级晋升。此外,还有数千名产业工人通过泉州市总工会在“求学圆梦”行动中搭建的“学历+技能”提升平台,实现职业生涯“多级跳”。市总工会还深入贯彻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培训、比赛、奖励、晋级紧密衔接的育人机制,将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与职工技能等级相挂钩的薪酬制度,从制度上落实技能人才的相关待遇。 泉州工会还广泛组织职工参与国际国内发明展、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金点子”评选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在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由泉州市总工会推荐的108项职工发明创新成果参加,其中65项斩获多项大奖,所获奖项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劳模助企 助推企业“智改数转”摁下“加速键” “开展AI+全员赋能活动,在提质增效上快人一步”“以流程再造、技术创新、方案优化,确保作业工艺质量”“利用安全数智化平台,助力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搭建云网安融合仿真实训平台,提升运维人员技能”……前不久开展的市总直属基层单位劳模(工匠)助企行宣讲活动中,吴韦力、王祥林、李景春、林实践等四位深耕不同领域的劳模工匠,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以及自身岗位特点、企业创新发展等,分享了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故事。 四位劳模工匠的实践故事是泉州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缩影。为了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泉州工会自2023年起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围绕“工助振兴”“智改数转”等,创造性地组织劳模工匠“特派员”进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师带徒”等活动,为企业发展、乡村振兴解难题、办实事。据统计,今年来,“劳模工匠助企行”共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514 个,帮助 3653 名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另外,泉州工会探索“匠心引领”机制,实施“匠心育人”计划。在全省率先打造百家“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安全型、效益型、和谐型”的工匠型班组,发挥班组长领衔作用和技术骨干带头作用,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据了解,为促进广大职工全方位、多渠道提升技术、增长本领,助力企业发展,泉州工会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创效联盟机制,去年以来,在先进制造业企业打造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30家、泉州工匠工作室16家。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创建跨区域、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采取“劳模工匠领衔制”“赛马制”等方式,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今年来,培育职工创新成果项目956个。依托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平台,为职工优秀创新项目提供信息检索、专利申请与快速审查、维权援助等“一站式”专利技术保护服务,推动百项科研成果在车间落地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