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释放心理压力。(张芸芸 摄) 调查 呈低龄化趋势 多种因素导致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涉及来自家庭、校园、社会以及网络等方面。 数据:心理问题低龄化趋势 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遍布各年龄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去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这意味着被调查人群中有近四分之一深受抑郁症困扰。此外,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 现状:青少年就诊不在少数 记者走访调查中也发现,泉州咨询、就诊有关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泉州心怡心理咨询中心、泉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副主任李惠毓介绍,过去打心理咨询热线的主要是成年人,现在来电的青少年明显变多。她粗略统计,近几年,中心的咨询量每月少则两三百、多则四五百,其中青少年来访者占60%左右。 泉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芸芸告诉记者,该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每个月咨询数量在80-100人次,每个教师每周接待数量3-5人次。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医生贺佳介绍,心理咨询科数据显示,每月就诊患者在800多人次,其中青少年患者平均每天有10人次。泉州市第三医院心理治疗师谢燕燕则表示,到该院心理科就诊的群体中,青少年占比60%以上。而泉州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数据也显示,该院每年接诊青少年超过3000人次。 研究:多种因素引发心理问题 为何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青少年教育专家张秀云认为,心理问题低龄化的背后,是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会期待不断向前延伸、传导。越来越多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越来越早地囿于心理困境,甚至演变成心理疾病。 不少受访的心理专家表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高发态势,且问题多样性、复杂化,主要表现有情绪失控、强迫行为、暴力攻击、自伤轻生、言行怪异、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同学交流等。归结起来,主要涉及来自家庭、校园、社会以及网络等因素。 “现在我们接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但引发他们情绪困扰的深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谢燕燕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面临着身心发育不平衡等矛盾冲突,这容易导致他们情绪大起大落。大体而言,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性发展、人际关系、学业压力、过往创伤等有关。其中人际关系可能包括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也有部分学生曾经历过校园霸凌等创伤。对青少年而言,他们对性充满好奇、自我意识飞速增长、情绪处理能力尚不完善,这与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是有冲突的,这些内内外外的冲突会给他们很大的冲击,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各种身心问题。 张芸芸坦言,初、高中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因学业问题引起心理困惑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咨询的个案中,张老师发现,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的问题都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在成长中受过语言暴力或家庭关系长期不好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表现尤为明显。此外,一些青少年在人际关系、生涯规划等问题也容易产生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