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其解:二次葬怎能装入泥沙牡蛎壳
王连茂说,那些装着骸骨的“皇金”原先曾一排排有序地排列在海岸边斜坡上,后因蟳埔社区旧村改造,有的被迁移到几百米开外的鹧鸪山,有的被毁掉,有的仍掩埋在新盖房子或庭院地下。
据他介绍,在三次的发掘中,海交馆共挖出大中小型陶制瓦罐35个。其中,大中型罐,为古时常见的“皇金”罐;8个中小型罐,属现代制品,是移葬时因旧“皇金”被挖破而替换的;其他28个全是小型罐,“这么小的‘皇金’从未见过,难怪当地村民会猜想是用来放置小矮人骨骸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皇金”里的骨骸,既有人的也有动物的,而且在一些“皇金”中,动物专家还发现一种状似老鼠的骨头和家养牛的骨头。更有意思的是,小型罐里混装着各种细小的骨骸,有成年人和小孩的牙齿和骨骸的碎片,还有鼠类、爬行类及疑似猴子、小狗之类的动物骨骸。
“特别奇怪的是,很多罐子里有泥沙和小牡蛎壳、灰土之类的杂物。民间二次葬,本应只装死者的骨头,应该是干干净净的,怎么可能装进这么多东西?”王连茂百思不得其解。
史实启发:明代嘉靖泉州郡城有大瘟疫
王连茂详尽地翻阅《闽书》、《泉州府志》和其他文献后,“突然发现蟳埔的这些神秘墓葬,是450年前泉州发生的一场大瘟疫留下来的遗物!”
明代嘉靖的最后几年,是泉州最黑暗的时期。先是,泉州府境内几乎年年受到倭寇的侵扰。及至1561年(嘉靖四十年,辛酉),情势更加危急……正是在这个时候,泉州郡城又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根据何乔远《闽书》的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泉州郡城有大瘟疫,全城70%人口竟然死于这场瘟疫,有的全家病殁,尸体遍布于街市和寺观。《泉州府志》也记载,府属各县因为连年的倭患与疫疠,到了嘉靖末年,人口锐减了60%-70%。相关的记录资料也散见于泉州各地的族谱中。
当时的泉州,有的死于瘟疫,有的被倭寇杀害或掳走,城内和乡村死亡人数很多。“小矮人墓葬应该是明朝时期的,大瘟疫又发生于明嘉靖年间,小矮人墓葬很有可能是这场瘟疫留下来的遗物……”王连茂大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