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史”:顾应兰召集人掩埋万具尸体
王连茂说,如果仅凭这些资料,尚不足以揭开蟳埔墓葬之谜,真正解开他心中疑团的“点睛之笔”在于《泉州府志》中记载的泉州人顾应兰的故事。
据记载,泉州城内人顾应兰,系明代著名清官顾珀之孙,他是一位可敬的救灾“志愿者”。由于大瘟疫,泉州城内遍地“尸相枕藉”,家家闭户,店铺关门,空气中弥漫着尸臭味。“如不及早清理这些尸体,病毒势必继续蔓延,瘟疫将难以抑制。晋江知县邓洪震虽采取措施,收埋尸体,但清理工作极不彻底。”王连茂称,此时,顾应兰挺身而出,自己召集役夫用土筐、铁锹、竹席等工具,收拾了1.6万余具尸体,还有髑髅和各种骨头万具。然后分别男女而“邱”之,即掩埋后弄成一个个小坟堆。埋葬的地点,“郡城村落,在在而有”。顾应兰还为死难者写了一篇志。
大胆释疑:大瘟疫中零散骨骸装罐掩埋
根据顾应兰的故事,王连茂推测:
一、顾应兰召役夫收拾的1.6万余具尸体,显然是席卷而葬;而那万具各种骨头,肯定要装以瓦罐然后弄成一个个小坟堆。
二、这是一次性的掩埋工作,所使用的器具、坟堆的形状及其材料都会是一样的,这与蟳埔的墓葬完全相符。
三、收拾遗尸使用的是铁锹等工具,收尸过程不难想像:整具尸体可以用竹席包裹,然后分别男女埋葬;其他零散的骨骸则不可能用手一件件拣拾,只能用铁锹铲到土筐,装进麻袋,然后运到埋葬之处,先集中倒在一个地方,再分别装入预先买来的大小瓦罐中。这些役夫并非专家,根本不可能去分辨这是人骨或是动物的骨头,他们肯定是见到骨头就铲。“这样一来,许多瓦罐中必然会混杂着各种骨骸、泥土和杂物,这跟蟳埔墓葬挖出来的瓦罐中的情况也完全一样”。
四、瓦罐里怎会出现各种动物的骨骸呢?这说明在那场大瘟疫中,连动物也大量死亡了。
五、这么多尸体与骨骸是分散掩埋的,以致“郡城村落,在在而有”。蟳埔村外临江的空旷地只是掩埋处之一,别处的墓葬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经湮没无存了。
让王连茂疑惑的是,那场大瘟疫究竟是怎样引起的?“如果能通过现代科学的手段,从遗骨里检测出病毒的种类,对今天的医学研究也许是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