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林联勇 颜尧民 记者周长锋)台湾最出名的酱油是“西螺酱油”,产自云林县西螺镇。近日,永春县文史工作者在查阅《桃源大卿林氏族谱》时,偶然发现了一则与台湾“西螺酱油”相关的珍贵资料,见证了永春与台湾之间的地缘、商缘。
《桃源大卿林氏族谱》为永春县石鼓镇大卿村林姓族谱,于1927年重修,1930年刊印。清朝中后期,大批大卿林氏族人迁居台湾,所以族谱中多处可见“往台湾”、“卒在台湾”的记载。
林氏族谱
见证“西螺酱油”百年历史
引人注目的是,族谱中记载了其十五世林光潮海的纪实:“年甫舞象,萱堂锦帐空悬,徒嗟陟屺,幸有椿树可依,随往西螺任酱店生理,学作调羹用盐梅之道,业已精熟,旋往鹿港极力经营。”(注:“舞象”为古代成童的代称,也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萱堂锦帐空悬”代指丧母;“陟屺”指思念母亲;“椿树”代指父亲;“生理”,闽南语“生意”。)
根据族谱的记载,林光潮海生于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其母去世于光绪己卯年(公元1879年),是年林光潮海13岁。林光潮海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即东渡台湾,“往西螺任酱店生理”,在“业已精熟”后前往彰化鹿港拓展经营。
经查阅,台湾方面的介绍资料一般都提到“酿制酱油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都是笼统的说法,或追溯到所谓“日据时代”(1895—1945年)。而根据永春大卿林氏族谱的记载,可以断定林光潮海往西螺从事酱油酿制的时间是在19世纪80年代,在“日据时代”之前,距今约130年。他从学徒做起,说明当时西螺酱油应该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可以说,永春大卿林氏族谱是目前所见确证“西螺酱油”上百年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族谱记载
见证两岸之间的地缘商缘
《桃源大卿林氏族谱》记载,林光潮海在事业有成后,“坚心持斋食菜”,建菜堂数座,门徒百人,并“往福清县壹是祖堂添油烛香火数次”。林光潮海所信奉的斋教,为台湾民间信仰的流派之一,于清代从大陆传入,主要有龙华派、金幢派、先天派三个系统,福清县壹是堂是龙华派的祖堂。另外,1999年台湾《圆光佛学学报》第三期所刊载的《台湾佛教人物丛论》一文,介绍了台湾“日治时代知名的斋教人士”许林,生于鹿港,“曾拜一林姓,人称‘豆油海’的人为师”。根据《桃源大卿林氏族谱》的记载,可以断定,许林的老师“豆油海”就是以酱油起家的林光潮海(“豆油”即闽南语“酱油”)。
短短的一段族谱记载,见证了永春与台湾两地之间的地缘、商缘。当时台湾正处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下,林光潮海听说家乡正在修谱,“亦乐捐赀,将该派生庚一齐抄回登谱”,所以族谱称赞他“为人子孙,敬念祢祖,正即诗云无忝尔所生者”。至于他的名字为什么是十分奇怪的三个字呢?原来“光”是该族十五世的讳行,“潮海”应是他的常用名,他在入谱时特意在名字前加上讳行,这也体现了他十分强烈的家国观念。
- 2011-10-17两岸“澄江派”谢氏堂亲 时隔130多年 修整族谱
- 2011-06-14一本族谱圆了两岸百年梦 台湾堂亲拟回乡谒祖
- 2011-06-08“泉台百家姓族谱”赴台展出回泉 每天200人来查族谱
- 2011-05-17清代两姐妹200年肉身不腐 闽南清代族谱记载女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