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古乐传承范本 洛阳镇南音交流大会办了20年
qz.fjsen.com 2011-11-14 08:56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

管弦雅聚吟新景,南音奔流颂乡情。流传千年的泉州南音,是我国弥足珍贵的音乐瑰宝,在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许多爱好者都认为南音传承不再有问题。然而在节奏愈加快速的今天,这块“活化石”的传承仍遇到瓶颈,观众和爱好者人数渐少,传承人难以坚持,如何坚守,成为南音发展的最大难题。

昨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堂头村,洛阳镇南音第二十届交流大会在村民的掌声中召开,现场观众达数百人,表演者有老有少,好不热闹,是什么让南音在这里薪火相传? 是什么让南音在这里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游怡冰

坚守:“弦友热爱是动力”

11月1日,市区府文庙广场的南音演出队在献唱七年之后,因为经费短缺、主要演员年事已高等因素,在弦友们的惋惜中暂告谢幕。这一谢幕,再次将南音演出的坚持问题带到人们眼前。

说到坚持,洛阳镇南音交流大会主办方洛阳镇老年协会会长谢剑范显得很“淡定”,他说,交流大会自1991年创办至今,每年由洛阳镇各个村轮流承办,表演者来自各个村的南音爱好者。因为爱好者众多,活动的支持者也多,每届交流大会基本都能得到较充沛的资金,本届交流大会就筹集资金五万多元。

“弦友热爱,就会带动很多人关注,就会有人捐款,这是活动二十年坚持的动力。”洛阳镇老龄委负责人陈德杉说。的确,资金是南音表演得以坚持的一大要素,而资金来源,则需要形成影响力,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发展弦友,发展爱好者,就是南音坚持的根本。

传承:“七八十岁不觉老”

每每说到南音弦友的发展,南音艺术的传承,人们总容易一股脑儿就想到青少年的培养,其实,老年朋友也可以是坚守传承的重要力量。

在交流大会上,《三更鼓》的表演者中,洛阳镇白沙村84岁老人刘木林神采奕奕地弹奏着乐器。“我74岁时接触村南音社,看到里面的人在拉琵琶,吹洞箫,觉得很有趣,然后才开始学习,没几年就可以登台表演了。”刘木林欣喜地说,“学习南音,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比整日待在麻将桌旁好,洛阳镇像我这样的老人还很多。”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在泉州老年大学南音社里,有坚持多年的老弦友,有刚刚入门的“新生”。不少学员还在闲暇时,为亲友表演,教授孙儿南音。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学习南音,不仅为老年生活添乐趣,也为南音发展增添坚实基础。

发展:“青少年仍是主力”

“青少年仍是南音发展的主力,但大部分家长不喜欢孩子学南音,觉得耗时多,影响学习并且没有前途。”洛阳镇屿头村南音社演员杨丽辉告诉记者,她身旁五个稚嫩的小女孩是南音社兴趣班学员。屿头村南音社曾在村里的屿光实验小学招纳南音兴趣班学员,一开始有三十多人报名,实际招收8人,如今只剩5人。“每周只在周六、周日其中一天上午训练,其他还有一天半时间做作业,我不觉得影响学习。”坚持下来的李雨浓、杨思思等学生说。

洛阳镇南音社张燕认为,应该将南音带进课堂,重视南音,这样才能得到传承。泉州培元中学、安溪慈山学校、德化浔中中心小学已经有过这样的探索,《泉州南音基础教程》也已投入使用。市府文庙南音乐府的演员们,在开办南音传习所的同时,走进中学课堂教习南音。

不过,真正影响青少年学习南音的仍是父母的支持。现场,孩子们告诉记者,她们十分喜爱南音,希望能一直学下去。说完,她们走上舞台,吟诵这一美妙的古老乐种。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