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关于石工队
回忆:保住大量民房 有恩于金门人
陈炳源是个谜,石工队对于很多人而言,同样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其实,石工队就是当年被军队征集编纳的石匠。
这两天,记者连续走访了当年石工队的知情人,对石工队这个历史名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1949年前,大批闽籍石匠,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被征调至金门,修筑工事,石匠们先后被列编为3个石工队(包括金门石工队、厦门石工队),分驻在金城山前、烈屿西口、夏兴、中兰等地。每人每天要交定量块石、碎石或者石板建材。
“如果没有这些石匠,金门的很多民房都要被拆,石工队有恩于金门居民”,许金龙告诉记者,当年驻守的金门人不懂开山采石,想要用石头,驻军只能选择拆掉石头民房,有了这些闽籍能工巧匠,很多金门人的房子保住了。
许金龙还说,金门的同安渡头,曾是金门与泉州、漳州、同安(今厦门翔安)间唯一的海上交通轮渡码头,后来被拆毁,石块被用来修筑工事,从此断了泉台两地的交通。
揭秘:
缘何多为惠安人
多从厦门出发
1949年农历八月初十,骆建发跟随新婚不久的张云龙夫妇从厦门乘船到金门。
“当时厦门的几大石窟(采石、石雕厂)承包人基本上都是惠安人,张云龙带着自己手下几十位石匠,经人介绍到金门承包工程”,骆建发说,张云龙是同乡,又是师傅,“当时我17岁,师傅说,去金门承包工程,45天就回来”。
石匠甚至来不及辞别家人,就踏上了金门,16天后,码头封闭,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回家无门后,本来在金门做散工的更多闽籍石匠,也大都聚拢到各个石工队中,抱团取暖。
至此,张云龙成了厦门石工队的队长之一,位于金门金城镇模范街3号的名为“新建源”的老房子,是当年厦门石工队的队部,现在仍然屹立在老街。
“这座老房子,就是当年我们第一次见到陈炳源的地方”,骆建发说,陈炳源投靠张云龙后,就在“新建源”与厦门石工队的乡亲们结识。
歌谣:
陈炳源写歌
记述一段历史
陈炳源是才子。见到无处可去、身体不好的陈炳源,张云龙收留了他,在忙碌的石工队里,陈炳源抱着一本古书,以漳州一带的戏曲“石马调”为曲填词,写下很多闽南歌谣。
“金门码头快要动,岳华下令调石工,新打石角要填港……”骆建发说,这是陈炳源为石工队由来填的词(注:“动”为闽南语“动工”之意,“岳华”可能是金门驻军军官,“石角”意为石头)。
而“厦门石工队,现在解散真吃亏,工人一人散一处,不知何时能做对……”这是陈炳源为遣散石工队填的词(注:“一人散一处”为“各奔东西”之意,“做对”闽南语“再聚首”之意)。
时间过去太久,很会唱歌的骆建发只能记得这两首并不完整的歌谣,让后人得以用石匠的角度,遥望那段历史。(来源: 泉州网-东南早报)
- 2011-11-19石匠后人香莲庙谒祖
- 2011-11-19义冢之下千缕孤魂遥望乡 石匠后人香莲庙谒祖
- 2011-11-18疑似墓碑现身 惠安崇武石匠后代3人今日赴金门
- 2011-09-30石匠后人寻亲追踪 惠安石痴成台北"石雕皇帝"
- 2011-09-28惠安石匠客死金门 亲人后代苦寻一甲子(组图)
- 2011-11-15男子微博寻亲成功"玩失踪" 一通电话续上亲情
- 2011-11-12晋江一男子22年前被拐 微博寻亲成功"玩失踪"
- 2011-10-15一顿"团圆饭"8年寻亲路 昨柯于明与亲人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