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金门寻访“抢救历史” 石匠往事并不如烟(组图)
qz.fjsen.com 2011-11-25 09:24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一座破败的墓葬上长出了一棵大树,仿若墓主人在眺望远方的亲人。

金门爱心基金会会长许金龙将早报特派记者此次金门行称作“抢救历史”——“必须有人记录这段历史,那些客死金门县和台湾本岛的匠人们,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看看,与亲人团聚。希望看到报道的人,都能加入到帮助匠人们寻亲的队伍中,别让孤魂继续在无人问津之地怅望故乡”。

金门当地人关于坟墓有两种称谓,一为“冢”,二为“墓”。“冢”一般用来指乱葬在荒山上的异乡人及本地穷人之墓;上世纪50年代,每个乡镇都出现规划整齐的公墓,此后过世的人,包括异乡人,基本上都葬在公墓内。

新山义冢是一位洪姓善人买下,提供给客死异乡的外乡人的免费墓地。它的荒凉,若非亲临很难体会。

背靠香莲庙的一侧山脚下有一条小径上山,这是当地农民经年累月上山种地踩出的捷径。

山上日渐荒芜的田地,已然成了农民放牛的场所。再往里走,就是义冢——没有任何标志,义冢与农田和其他山头唯一的区别,就是近一人高的荒草。

据许金龙介绍,义冢最早的坟墓,可以追溯到清代。两三百年之后,这里几乎成了乱坟岗,各种坟墓纵横交错,甚至层层叠叠地挤在一起,偶尔见到几个被掏空的坟冢,“那是被墓主人后代迁到台湾本岛或者金门县的公墓去了”。为早报特派记者领路的,是惠安同乡会会员庄顺良,他说,现在留下来的坟墓,大多是外乡人的,死后葬在这里,与亲人永远失去联系。

就算是公墓里的外乡人,也同样孤独。在金山公墓和金城镇的基督教公墓内,许多刻着惠安、同安等地的墓碑,墓体坍塌,连字迹都模糊了。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