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上西村走上致富路 绿海岸产出“金”海带
妇女们将海带苗夹进苗绳里
本报讯 日前,在泉港区的一处码头上,十多位村民正忙着准备种植海带。妇女们将一尺来长的海带苗夹进苗绳里,一条绳子大约4米长,每隔10厘米夹一棵苗,她们动作娴熟,一人一天能夹150多条苗绳。男人们则忙着把夹好苗的苗绳漂洗一下,收集成一挂一挂的,搬到船上,然后运到数里外的海上挂苗。
后龙镇上西村种植户张信平指着前方的海面说,海上种植区是规划设计好的,开船过去要40多分钟。他们把运过去的苗绳挂在漂浮在海面上的浮绠上,浮绠与橛缆相连,橛缆下面是沉在海底的石砣,浮绠就固定在海面上了。
海带种植的季节性很强,每年冬至前后十多天是最佳的种苗期。“从泉港沿海的气候来看,这时海水的温度比较低,有利于海带的生长。海带不怕冻就怕热,温度高容易烂苗。”张信平说。
尽管冬至前后几天,泉州市气温骤降,但海带种植户为了抢占黄金时间,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先采苗到码头,天亮后开始分苗(包括剔苗、运苗、夹苗、挂苗),早饭和午饭在码头上做,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收工。
冬至过后的气温尚有10度左右,但是海风很大。“手脚都冻僵了,可为了明年的好收成,累点苦点都值得。”张信平笑着说,他今年种植了2000多条海带绳,明年4、5月份海带“收割”时,可收入十几万元。随着近年来近海水域环境的好转,海带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价格也逐年上涨。
下午4点多,记者看到,那些运苗、挂苗的男人都非常疲惫,有人借着装船的间隙,在船上打个盹儿。“种海带是体力活,一般都是几户人家合在一起做,妇女夹苗,男人搬苗绳、到海上挂苗,一捆一捆打湿的苗绳很重。”张信平说,为了赶时间,他们还请村里人来帮忙。
上西村村支书张如庆告诉记者,上西村有100多户海带种植户,每年种海带和收海带的时候,村里的劳动力全部出动。近年来,在海带产业的带动下,上西村从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年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
海带种植是上西村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的养殖技术领先,一条苗绳能产海带150-180斤,比其他地方增产30%以上。同时海带加工厂的建立,解决了海带收割、加工、销售等问题。张如庆介绍说,今年全村海带产值1600多万元,总共种植海带45万条,种植面积2500多亩,预计明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左右。 (本报记者 陈桂生 文/图)
- 2011-12-31泉州农村居民土地"组团"求耕种 引来种植大户
- 2011-12-08永春石鼓镇1500亩甘蔗熟了 进入收获季节(图)
- 2011-12-08"水伤"芦柑如何减少损失 适时采小心藏防磕碰
- 2011-12-08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泉州拟增150台消毒剂投加器
- 2011-11-15走出校门永春当花农 8名大学生精心呵护盼花开
- 2011-11-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享受用地用电等多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