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 使泉州木偶艺术节常态化
加快泉州木偶剧院的建设进程,使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常态化。今年泉州两会上,民盟泉州市委员会针对提线木偶戏的发展,提出两份关于发展泉州木偶文化的提案《关于加快泉州木偶剧院建设的建议》和《关于举办常态化的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的建议》。
□早报记者 张素萍 戴晓晖
背景:
泉州已12年 未举办木偶节
提案称,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提线木偶戏更是泉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保存着大量“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的语法、语汇及古读音,以及宋元南戏剧目、音乐、表演形态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
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剧团先后150余次出境演出,在对外交流,特别是对台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木偶剧团所处位置偏僻,设施陈旧,没有一个像样的演出场所,严重限制了剧团的发展,木偶剧团基础设施的缺失与其在传承泉州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难以相匹配。
此外,泉州曾举办过三届国际木偶节,此后再也没有办过以木偶为主题的国际木偶节,这一特别的“节日”未能常态化。
建议:
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 应常态化
鉴于此,民盟泉州市委员会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建议一:建议市政府加大力度,尽快推进泉州木偶剧院的建设进程。响应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发挥泉州木偶这一传统优秀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特别是对台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建议二:举办“常态化”的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泉州。
回应:
木偶艺术节 可办成“文化奥运”
泉州市木偶剧团介绍,泉州曾于1986年、1990年和2000年举办过以木偶为主题的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反响。其中,1986年首届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效果空前。但此后,不知何原因,泉州不再继续举办此项活动。
“目前,所有手续都已经办好了,只要资金一到位,就可以奠基开工!”市木偶剧团一位副团长介绍,目前新剧院的建设正处于筹备中,由于缺乏资金,一直迟迟未能动工,待新剧院建起来后,泉州完全有条件每两年或每四年举办一届国际木偶艺术节。
“中国是世界木偶之乡,泉州是中国木偶之乡。当年国际木偶艺术节效果非常好,如果能持续办下去,不仅可以打造成节庆品牌,提高泉州知名度,甚至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等的发展。”这位副团长告诉记者,因为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未能常态化,反而上海等城市后来居上,纷纷举办类似的活动,如今国内很多城市都在竞争。这位副团长说,如果木偶节能够常态化,相信泉州的国际木偶艺术节完全可以办成“文化奥运”。
- 2011-11-25抢救“民间国宝”技艺 江加走木偶头制作工艺
- 2011-11-25晋江布袋木偶大师李伯芬 烙在他身上最深的是木偶
- 2011-11-18泉州古老的木偶戏革新 激发活力创新富有成效
- 2011-11-17"国粹"港澳校园行结束 泉州提线木偶戏载誉归来
- 2011-11-16晋江木偶重现红色经典 "小萝卜头"明年全国巡演
- 2011-11-08"国粹"港澳校园行举行 泉州提线木偶领衔主演
- 2011-11-08结合新工艺新材料 木偶雕刻从舞台走向"柜台"
- 2011-11-03第13届上海艺术节 泉州木偶大师带"郑成功"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