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戏曲道具制作过程 艺术舞台上的无声演员
①
四代人痴迷道具制作
在闽南戏曲艺术中,戏曲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因为在戏曲表演中,一个作品得到肯定离不开道具的功劳,殊不知一个道具如果能运用得当,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是毫不夸张的。然而制作这些戏曲道具的手艺人,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12年,泉州杨氏戏曲道具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杨春木,12岁开始跟随其父学习戏曲道具制作技艺,20岁就凭着精湛的制作技艺继承了祖传下来的纱帽店,主要提供舞台上各类戏曲人物所使用的戏服盔帽、兵器旗幡、舞狮舞龙等道具。
不过,这门手艺还是到了第四代传承人杨长生手里,才得到发扬光大,很多产品都远销国外,受到很多侨胞和外国人的喜爱并收藏,现在他的手艺还被评为非遗。
今年年近七旬的杨长生老人自幼受到父亲杨春木的艺术熏陶,很快就掌握了戏曲道具的制作技艺。但是,时代在发展,戏曲道具也要与时俱进。1962年,为了博采众长,时年19岁的杨长生随李尧宝学习绘制图案,1972年又随江朝铉学习木偶头雕刻技艺。
近半个世纪来,杨长生在戏曲道具制作实践中,有机地把学到的多项技艺融合到戏曲道具的制作技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风格。同时,他还将多元的制作技艺运用到花灯的制作中,堪称一绝。
纸糊道具需20多道工序
在杨长生工作室的柜子里,摆放他这些年制作的“宝贝”,有京剧脸谱、狮子头摆件、纱帽等各式道具,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有来访的客人,只要提到要看一看他制作的道具时,他都会无比自豪地一个接一个地把他的宝贝捧出来展示、介绍一番。
若不是杨老亲自演示,外行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舞台上演员们使用的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戏曲道具,其实只用了铁丝和纸两种材料制作而成,道具上所有的零散部件也都是纯手工一刀刀地割,一点点地粘,一个盔头做下来往往要经过20多道工序。
“做戏曲道具是个苦活儿,而且制作工艺复杂,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够耐下性子来学。”杨长生老人告诉记者,戏曲道具形式造型多样,品种繁多。其制作技艺既包含了杨氏家传的手艺,又集合了装饰花纹、国画花鸟、木刻纹样、刺绣纹样等多门类艺术造型于一体。由于学艺颇费时间,工艺复杂,除了杨老的妻子、儿子以及儿媳,跟着杨长生学艺的人并不多。做了半个世纪的戏曲道具,杨长生将衣钵传给了第五代人。现在,他更多的是做孩子们的技术指导。
据介绍,杨氏戏曲道具制作技艺中,粉线堆画是一项主要的技艺,这是杨氏的传家手艺。所谓“粉线”就是将石粉与胶水按照比例调匀后,经大小不同的针孔挤出粗细不同的粉线,然后再粘在冠冕盔头等戏曲道具上,使之有浮线效果,成品后显出色块鲜明的立体感。
杨长生说,实际上,这项工艺最早是运用在宫廷建筑的彩绘上,后被其祖父大胆地运用在戏曲道具的制作上,沿用至今。目前,杨长生对粉线堆画的运用已是炉火纯青。而杨长生的另一项绝活即是独一无二的“纸脱面具”。杨长生表示,杨氏手工制作的纸脱面具和传统的面具相比,具有无毒、环保、轻便等特性,可用于戏曲舞台、化装舞会、墙面装饰等场合,并且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极富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 2012-03-25500多年历史的永春漆篮 竹篮打水水不空(图)
- 2012-03-23西街润饼皮:百年老字号代代相传远近驰名(图)
- 2012-01-13寻访泉州传统民间手工艺 精致古雅的古建雕刻
- 2011-11-11泉州传统民间手工艺 安溪湖头传统名药养脾散
- 2011-09-30寻访泉州传统民间手工艺布雕画 烙画技艺集大成者
- 2011-09-16安溪蓝田毛笔制作已400多年 一枝笔百多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