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国宗室避难晋江杏厝王 隐姓埋名繁衍生息
位于青阳湖光苑祖厝群区的杏厝王祖厝,挂有揭示晋江开闽王氏历史的匾额。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5月4日讯(记者 胡建志/文 秦越/图)晋江,四月,青阳山下,大朵大朵的木棉花开着,暗香浮动,疑是故人来。夕阳西下,成群的燕子在空中飞翔,鸣叫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仿若遇见了远方客人。猎猎风中,仿佛听见一阵阵急促而散乱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远处尘土飞扬,一群身着华服的神秘人策马而来,簇拥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行得近前,忽听得马车内一声喝令:“停!”马车立刻停了下来。
这群神秘人是闽国的皇族贵胄,他们在王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不得不逃亡在外。
从此,闽国宗室的部分子孙开始在青阳山下一个名叫杏厝王的小山村隐姓埋名,繁衍生息———
皇族深居闹市无人识
晋江青阳泉安中路,每天往来于此的人们行色匆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繁华市区南边的翠山苑小区内,曾经深藏着一个千年古村落———杏厝王。
在杏厝王王氏宗长王金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杏厝王的遗址———阳光社区翠山苑小区一带,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整齐的住宅楼,步履匆匆的人群,昔日皇族的痕迹难以寻觅。
王金针今年58岁,是闽国宗室的后裔,祖祖辈辈住在杏厝王村,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举家搬到了村子东面的金光路。王金针告诉记者,杏厝王是闽王王审知侄子王延义的避难之所,也是晋江开闽王氏的发祥地。
翻阅杏厝王村志,让人恍若穿越历史时空,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907年,唐朝灭亡,王审知被后梁太祖朱晃封为闽王,闽国成为中原移民在福建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割据政权。927年前后是闽国建国以来较为动荡的时期之一。925年,“开闽王”王审知病故,没了国王的闽国内乱纷起,为了争夺王位,王氏宗室骨肉相残。926年12月,只当了两个月国王的王延翰被兄弟所杀,二弟王延钧自立为皇帝。927年,为了避开这场争夺战,王审知侄子、王延钧堂弟王延义等10人迁居晋江青阳杏厝王。相传,十个人口合起来是“杏”字,王延义便给居住地取名为“杏厝王”。
华灯初上,晚风习习,送来了城市之夜特有的热闹和宁静,而静静地矗立在青阳湖光苑祖厝群区的杏厝王祖厝,似乎在诉说一段长达千年的历史记忆。
杏厝王村始建于五代末年,是青阳古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千年之前,王延义率兄弟及偏支一行十人,在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开基立族。当时的杏厝王,并无今天的车马喧嚣,也没林立的摩天大楼。进入村庄,抬眼所见,是正在水田中耕种的老农和水牛,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塘,是成片的树木蔬果。行走其间,不时能看到农妇于自家后院探出身,就着池畔洗涤物什,三五鸭群绕池浮游。
杏厝王,一个千年古村落,从一开始的10人到现在的200人,他们已不再是深居宫廷的皇族贵胄,而是变成了穿梭于市井街头的平民百姓。不过,这个晋江王氏的祖地,并没留住太多的族人。王金针说,王氏子孙以杏厝王村为“秧借地”,纷纷迁出祖地,移居晋江各大乡村、邻县及外省。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旧城改造,王姓聚族而居的杏厝王村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翠山苑小区,王氏族人则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 2012-03-01开闽三王入闽1127周年庆典 祭祖仪式首迎女主祭
- 2012-02-29近千名海内外王氏裔孙齐聚泉州 同祭"开闽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