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桃舟乡吾岩山间吴山寺 少林古风犹可寻
本报讯 (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洪金示)距离安溪县桃舟乡政府约一公里处,有座吾岩山。该山三峰耸峙,怪石嶙峋,茂林修竹,登峰可鸟瞰桃舟全景,并可眺望永春、漳平诸名山。该山下“狮形”之穴有一座古少林寺遗迹——吴山寺。近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领路下,深入吾岩山探访古寺遗址。
寺内不见蜘蛛网
吴山寺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由南岳临济正宗月镜和尚募建。清乾隆时期又多次修新,惜毁于清末战乱。后来再次重建,不久又毁于大火。岩寺在历次募修扩建中,曾三移其址,分外岩、中岩及内岩,现址为内岩。
该古寺院的遗址规模非常宏大,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山脚下大部分为竹林,寺院前现多开垦为茶园。据说,寺前曾是三个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古代武僧练武场,一旁还有一个半亩多的半月池。主体建筑原为三进式,土木结构,现仅存前面一进,长10多米,深约4米;后二进均已成为一片废墟。但四处仍可见印花砖瓦及石柱础,一旁还有两间僧房,部分已坍塌。附近有一个看似舍利塔的组合石柱,样式较新,但字迹看不清楚。
一走入门内,便见地上平放着一块大石碑,该碑已经龟裂成许多碎块,部分已经遗失,但碑面上的字迹还十分清晰。据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寺柱联为:“董事推八保,会工重建;连峰拱三台,紫气呈祥。(浙杭陈博修书)”仅存的院落的中央立着一座“盘古帝王”雕像,由于没人看管,几乎露天存放,但至今香火不断,仍有附近村民前来祈拜。虽常年没人打扫,但寺内没有丝毫的蜘蛛网,可见是风水宝地。
三方石刻富传奇
岩寺后面石崖陡峭,记者一行从侧面登上陡峭的山崖,山上有三方与武僧练武有关的摩崖石刻,一方在吾岩山上,刻有“风斯在下”四个0.4米见方的阴镌楷书;两方在吾岩山附近的一块高2米多的大石上,一面刻有“喝醒”,每字0.6米见方,颜体,落款“乾隆癸酉立”;另一面仅刻有“仰止”两字,没有款识。两方文字虽为阴镌,然部分笔画却在阴镌之中带有阳镌,富有立体感。
据介绍,这些石刻是当时寺院武僧在练武时留下的。从字面上看,“喝醒”意思就是酒后醒过来,可见当时为了增强体格和练武需要,寺院特许武僧喝酒;也有相传是纪念老虎在深冬寒夜救了李光地的祖父而刻。“仰止”是从“高山仰止”而来,看得出当时武僧的武艺深得人们赞赏;刻有“风斯在下”的那块大石头,如果人从那里跳下来,可以直接跳到练武场,可能是形容武僧武艺高强的。
“(台+刂)狮”源于少林功夫
下山后,记者在山下的一农家中见到一个石雕水槽,经测量,该水槽长107厘米,宽58厘米,高43厘米,槽体厚约8厘米。槽面上刻有“大明正德五年七月僧月静××(两个字无法辨认)”等字样。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当时少林寺一般都会有水槽,用于喂马或洗食物,该水槽可能是吴山寺建寺时打造的。
当地村民介绍,附近还有很多和尚墓。据史料记载,在古少林寺范围内,除了东禅寺、凤山寺,在泉州多个地方也有少林寺分院。尤其是乾隆二十八年秋诏焚少林寺后,“少林寺滋无复敢修者”。少林派隐于各县,在村里传授武术,代代传习。安溪县桃舟乡位于漳平、永春、安溪三县交界处,文史界人士推测,当时极有可能有一些少林寺和尚前往吴岩寺继续习武。现在,桃舟、感德、一都等乡镇民间仍有流传“(台+刂)狮”表演,其动作明显源于少林功夫。
- 2012-06-15安溪龙门镇摆下“龙门阵” 撑大产业园建设提速
- 2012-06-08安溪实行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 阳光雨露播撒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