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清代的晋江 体验一个私渡客的赴台历险记
清嘉庆二十年 一场古老的祭祖仪式
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福建省台湾府诸罗县布袋嘴。
随着第一缕阳光射入布袋嘴的一处古厝顶端,那口古老的铜钟终于开始了七七四十九声不间断地敲响。
冬至,也是布袋嘴蔡家的祭祖之日。古厝内庄严肃穆,烛光摇曳,烟气袅袅,一场祭祖仪式正在进行:厅堂上供奉着“三公爷”的泥塑像和先祖牌位,白发苍苍的蔡温友指挥着家丁抬上三牲祭品,几十个蔡姓族亲分成数列整齐地站在厅堂前。
蔡温友整了整袍服,点上一炷香,率众人俯首跪在放好的蒲团上,朝向故乡东石方向拜了三拜。一阵钟鼓齐鸣,一个身穿道袍的道士开始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蔡温友心中默默祷告:“我们蔡家先祖,三百年前从晋江县东石玉井来到台湾布袋嘴,搭草寮从事垦拓,开挖鱼塘养鸭,成为开发布袋嘴的先驱,如今的蔡姓族亲在布袋嘴蓄养鱼虾,发展商号船队,打下了偌大的基业,这里成为东石十蔡族亲的聚居点。我们蔡家已经生根发芽,族亲们把所居住地的村名取名为东石乡、东石寮、东石里等贯籍地名。”
“三公爷庇佑!祖先显灵!保佑咱们蔡家家大业大,儿孙越活越好……”蔡温友令二儿子诵读祭文,在祭文声中,全族大小,按着辈分,先后再来叩拜祖先。
这一年,蔡温友不再是个帮人养鸭子的打工仔,而是一方巨富,他的商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购置土地、盐埕、油车、磨房,创办源昌织布局和育婴堂。这一年,迁台的东石玉井蔡氏,蔚然成为大族,把所居住地的村名取名为东石乡,将每年的冬至作为祭祖之日。这一年,东石人在台湾奋斗的足迹遍及布袋嘴、新塭、郭岑、虎尾寮、笨港、东港、白沙、麦园、型厝和嘉义、彰化、台南、高雄等台湾沿海地区,而郭岑、白沙、麦园、型厝等都是沿用故乡东石的原村落名字。
每当遥望着家乡的方向,蔡温友老泪纵横。没人知道他内心一直有个梦想:仿造家乡的“三公宫”,在台湾建一座“三公宫”,每年的元宵节,约上大人老小提着大红灯笼,一起逛庙会数宫灯,唱起那首古老的歌谣:“三公宫,正月半;人点灯,恁来看……千盏灯,万盏灯,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唐山。”
(文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系根据相关史料虚构)
- 2012-06-17一群南逃的人与一条东去的江 穿越1700年前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