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高"产业的落幕 晋江关停中低端石材业调查
推土机将数吨重的大石举起,摧毁采石矿山的生产作业设备。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13日讯(记者 何金 通讯员 林青 陈文经 文/图)
核心提示:
面对石材企业日益严重的污染,晋江市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去年9月,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晋江市制定下发了《晋江市石材行业整体退出转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今年7月31日为“大限”,石材行业全面退出转型。本期《西岸观察》与您共同关注。
没有了机器锯石的滋嚓声,没有了采石场采石的轰鸣声,林立路边的小作坊正在大面积拆除……连日来,记者在晋江市永和、东石等石材生产重镇看到,由于“限采”令与“限产”令的下达,这里恢复了20多年来难得的安静。
“配合政府的环境整治,我的石材加工厂已经关停了,虽然不情愿,但是能理解,我们必须顾全大局。”8月7日,永和镇一家石材加工厂老板的林能辉对记者说。
7月31日,林能辉主动关停了自己经营了8年的石材小作坊。统计显示,截至当日,晋江全市461个无证矿山开采点、无证石材企业已全部关闭。682家石材加工企业,除了109家纳入工艺石认定范围的企业外,其余573家石材企业已全部关闭。
“双限”令下,晋江的中低端石材业实现了“整体性退出”。
兴与衰
晋江的石材业,有过辉煌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依托永和镇一带丰富的石材资源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晋江永和、东石、英林等三镇陆续兴办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石材加工厂。
“当时到处都是石矿,随便往地下一挖,就是被命名为603#的国家级优质石材,随便搭个工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然后运走卖出,那时太好赚钱了!”谈到往昔的光景,林能辉记忆犹新。
20多年来,尽管产品档次并不高,以中低端为主,但由于坐拥丰富的石材资源,“靠山吃山”,又就地销售,成本极低,整个行业处于暴利时代。
然而,好景并未一直持续下去。由于准入门槛偏低,当地的村民蜂拥而上,至2005年前后,当地石材加工厂的数量猛增到五六百家。庞大的工厂数量直接拉低了行业利润。在永和镇区,长期从事石材销售生意的蔡东福告诉记者,尽管这几年需求在增长,但当地石材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前些年利润率可达30%,甚至50%,现在连10%都不到了。”
偏低的利润率,使得众多工厂不得不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在利益驱动下,当地矿山越采越多,作坊越开越多,杂、乱,无序。一大堆中小石材作坊密布在永和一带,规模以上企业极少,呈现“满天星、月光稀”的局面。统计显示,在永和镇一带,约有600家各类石材厂,规模以上企业仅10来家,有三四万人从事这个行业,但产品长期以初级加工、低附加值的石板材为主,年产值约16亿元,税收不超过1个亿。
粗放的生产与经营模式,使得晋江的石材业长期徘徊在中低端领域。更要命的是,由于缺乏工艺创新与产品革新,长期的石板材生产,开始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粉尘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晋江,石材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
- 2012-08-08推动转型重塑生态环境 晋江石材行业全面退出
- 2012-08-04晋江永和镇冒出“牛奶溪” 原是石材厂排出污水
- 2012-08-04石狮祥芝12家无证无照石材加工厂被整顿取缔
- 2012-08-03南安循环经济废石再利用 “织”石为画附加值高
- 2012-08-02晋江永和借石材退转之机 实现“二次创业”
- 2012-08-02关注中小企业"钱流" 300亿助泉州石企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