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储油罐蔡国强不让拆 泉州旧厂房成“聚宝盆”
厂房背后的休息区
“蝶变”真相
泉州如此风光的老旧工厂 “蝶变”,背后的推手是什么呢?泉州鲤城区创意办陈副主任介绍,创意产业园在短短两年“满城开花”,与泉州市政府实行的“三不政策”有关,即“土地使用权不变、产权人不变、建筑主体风格不变”。政府第一次租赁20年,20年以后再“商量”,使原来这些破破烂烂的厂区变成了“聚宝盆”。
昨日,导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源和1916”尚未动工的二期——— 面粉厂、麻纺厂、榨油厂、电视机厂等老厂房(厂区),看到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厂房,也有七八十年代的7层以下的楼房,显得老旧而沧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在的厂房不一样而显得 “新奇”,反倒是让它具有一点“诗意”。
来到“T淘园”,导报记者找到一位此前看房子的老工人李先生,他说这里原是竹器厂,公私合营变成了国企,最兴旺时有1000多工人,后来解体了,大家都去做生意、干别的了。“房子就怕没人住,坏得快。这些解放前的厂房,近10年都是塌的塌、倒的倒,里面不许进入,怕伤人。鲤城区政府租过去以后,全部进行了翻新改造”。
在未动工的“源和1916”二期,同行的鲤城区创意办陈副主任说:“你看,这些厂房大多数闲置,只有少部分出租作为小打小闹的配件加工作坊,或是收纸皮的仓库,租金很便宜。他们租给政府20年,政府改造成产业创意园就不一样了。政府将投入大笔资金,对房子框架加固,内、外进行艺术装潢,成为高档会所,然后再推广和招商,房租就会提高10多倍,甚至比市区现代建筑还值钱。20年后,这些地皮、房子仍归业主所有,如果政府需要续租,就必须要按当时的市价谈租赁合同。这其实是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如果没人管,最后的结果是倒塌和废弃。”
创意大师、频繁游走世界各地的泉州人蔡国强,在泉州一次会议上说,一个以创意为引擎的新经济时代已悄然而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例如,原本是北京国营电子工业的老厂区,现已成为北京最有名的艺术文化新区。
- 2012-09-21泉州文化产业创意萌生 旧厂房开出新天地(图)
- 2012-09-21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文化创意 在华侨大学启动
- 2012-09-20两岸高校文创大赛11月华大举行 作品征集启动
- 2012-09-18鲤城创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关怀人的一生”
- 2012-09-18第二届创意文化节 四大园区互动“创·动泉州”
- 2012-09-18创意请柬:以为收到存折 原来是“红色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