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湖头船巷连接码头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辉煌

qz.fjsen.com 2012-12-03 11:09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安溪湖头中山老街中有一条被人们淡忘了的小巷——船巷,宽不足2米,长约50米。狭长的小巷,不仅连接着湖头溪的码头,更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海上丝路”见证者

要不是当地一位老伯指路,还真的很难找到船巷。记者踏着平滑光亮的青石路,穿越这条狭长的小巷。只见临街的店面紧靠在一起,狭窄的巷子与明清式的廊檐构成了“一线天”。走到船巷的尽头,拐弯登上十九级石阶,一湾蓝莹莹的溪流映入眼帘。不远处已建起了水电站,昔日的码头景象已不复可见,但被踩踏得光滑的青石和路边船缆石桩上明显的磨痕,仿佛在诉说昔日的繁华。

据湖头文化站站长李绍清介绍,古时候湖头没有公路,交通闭塞,人们日常出入、货物交易等,多靠攀山越岭,人力肩挑。唯一的水路——蓝溪遍布暗礁险滩,隘口重重,仅容小竹排穿行其间,给水路运输带来诸多不便。明正统年间,湖头李氏家族的六世祖李森捐献银两,开凿险滩巨石,修造航道,疏浚了全航程最险要的“石屏锁舟橹”的渊港险滩,并加深加宽航道,使湖泉水路畅通。为此,明朝廷旌表李森“尚义”,清康熙帝更赐“急公尚义”匾额。

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便利的运输条件,明清时期,湖头迅速成为闽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从湖头到达泉州的船只,最多时大小有100多艘,均停泊于船巷尽头的码头。商家、船夫、挑夫,来来往往于狭长船巷;茶叶、米粮、布匹,汇集辗转于船巷码头,当年的船巷繁华一时。

“经济的繁荣和集市交易的发达,是湖头被誉为‘小泉州’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泉州最大的交易市场就在湖头。”李绍清说,由于泉州的水路可以直通湖头,湖头也因此成为沿海与内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湖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之一,而船巷也成为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大使公宫”添佐证

在船巷尽头的拐弯处,有一座500多年历史的“大使公宫”,面积不足10平方米,雅称“清川宫”,专门供奉明初率船队下西洋的“大使”郑和。旧宫庙在岁月的侵袭下已坍塌,只留下石砌的旧墙。宫庙近年重修,后人题有对联“大浪曾东去帆引海风百里顺,使舟何日归橹摇山月一清溪”,让人联想起古时船巷码头百货汇聚、千帆竞发、万商云集的繁忙场面。

李绍清介绍说,湖头至泉州的水路九曲十八弯,全程约180华里,夜宿日行,“顺水利舟”也要花20个小时,逆水回程更要60个小时。船家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相信“平安是福”而敬奉大使公。他们在船巷拐弯处,倚岸修筑了一座九椽的大使公宫,日夜拈香不断。据了解,当年郑和奉旨七下西洋,沿途所到之处,都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民众纷纷建造庙宇奉祀郑和,表达对这位伟大航海家的景仰,并祈求郑和能保佑他们航海行船平安顺利。

湖头的这个“大使公宫”便是郑和途经泉州的重要史迹。2004年,文史工作者在湖头镇宗城居委会一邓姓人家中发现了三本一套的邓氏家族谱,内载有:“二世祖讳回公,从郑和太监过西洋,号曰‘过番’,葬在云谷室(今属泉州)。”这套编修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的族谱,记载了湖头邓氏祖先邓回随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他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随郑和下西洋的泉州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湖头到泉州的水路运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热闹非凡的船巷也慢慢沉寂在岁月之中,但湖头水路曾有的辉煌却沉淀在后人的凭吊与仰慕中,湖头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深深烙印在历史的记忆中。

□记者 罗剑生 通讯员 洪金示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