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演“微歌舞剧” 南安国光高中生推广闽台文化
现场:闽南文化元素多
入夜,舞蹈室里灯火通明,穿着白色和蓝色校服的学生正在反复背台词和比划动作。站在钢琴旁边的李敏敏老师告诉记者,穿蓝色校服的是初中部学生,穿白色校服的是高中部学生。
“晋水泉山温陵郡,海西大闽刺桐城。”学生们站成一排,歌声缓缓传来。他们边唱边走成一个圈,寓意着“团圆”。随后,高一学生黄月萍手持琵琶进入圈子中央,端坐弹唱,“海风腥咸海日淹,更深露重云吞月。一往情深怎奈何,自念情多难为谁……”温婉浅唱,把海峡两岸人民的思念之情唱得细腻到位。在体现闽台文化的时候,还使用了多种文艺元素,如闽南童谣、掌中木偶、提线木偶、华侨鼓阵、华侨舞狮等。
灵感:源自北京奥运会
《咱厝的歌声,唱给世界听》全剧时长8分钟,分上下两部共11个模块,融歌舞、音乐、戏剧表演于一体,同时吸取了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利用舞台声、光、景等艺术元素多层次、多角度地营造色彩绚丽的舞台艺术氛围。
该剧的主要创作者、今年18岁的高三学生洪高慈告诉记者,这部剧的灵感是源于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创们用多种表现形式,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呈献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他当时就在想,以后创作一部类似的歌舞剧,表现家乡文化。今年上半年,他突然萌生这样的想法,将文学和音乐相结合,融入闽台两地一脉相承的风土人情,创作一部歌舞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城的文化和闽台两地血浓于水的亲情。
期待:能上央视大舞台
于是,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创作剧本,并请老师指导,通过网络等方式发动同学参与到这部歌舞剧的演出中来。洪高慈介绍,主创和演员都是学生,平时都有课业在身,只能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排练。学生能力有限,在服装和道具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泉州师院的舞蹈老师、一些南音前辈从舞蹈、演唱、文化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精心辅导。
洪高慈透露,等到该剧排练成熟,他们还打算申请参加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进一步推广闽台两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