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业千亿产值 10万家专卖店筑起品牌长城
品牌运营 造就鞋业明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满足于OEM的企业当头一棒。国际市场艰难,订单急剧缩水。与此同时,不少加工厂眼看自己的产品一旦贴上著名品牌的标签,立即身价百倍,心潮难平。大家意识到:不懂模仿难以进步;只会模仿,只能原地踏步,品牌才是商品的生命,转变贴牌加工模式是时候了。
1999年,安踏率先请孔令辉当代言人,开启了鞋企创牌的第一扇门,泉州鞋企的创牌时代开启。2000年,孔令辉在奥运会夺取金牌,让安踏在短时间内红遍全国,经销商在安踏门口排起长队,品牌效应立显。
更多鞋企的创牌激情被引燃。2000年,丁水波放弃了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决定甩开膀子做自己的品牌。那时候,丁水波的三兴公司外销生意如日中天,在业内是隐形冠军。谈起当时的决定,丁水波认为,贴牌总是要受制于别人,而晋江人是很拼搏、很有冲劲的,这样的性格是不容别人牵着自己走的。经历十多年来的贴牌生产,丁水波早就有自己的品牌梦。而丁水波的想法,正是晋江老板的普遍想法,“输人不输阵”正是泉商的创业性格。
自此,鞋企纷纷掉头国内市场。一时间,几十个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泉州鞋界掀起一场震惊产业内外的轰轰烈烈的造牌运动。
造牌运动是泉州鞋企品牌意识觉醒的一场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它让泉州鞋企从此有了自己的“面子”,有了自己的品牌梦。安踏总裁丁志忠认为,从2000年开始,泉州的鞋类企业才对自我品牌的打造有了真正的认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泉州鞋业大规模的造牌运动才真正启动,泉州制造业产业集群逐步向品牌集群过渡。
2010年,泉州制鞋行业达到了千亿产业的规模。短短的十年,泉州制鞋完成了从鞋都到品牌之都的全面跨越,创造了中国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制鞋产业转移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今天的国内市场上,在运动鞋这个行业上,有80%的品牌都来自泉州。
产业整合 完善集群链条
从零星的家庭作坊到千亿产值的大产业集群,泉州的制鞋行业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泉州制鞋行业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形成品种齐全、规模齐全、档次齐全、特色突出的产品结构。就品种而言,在运动鞋、旅游鞋、皮鞋、凉鞋、胶鞋、休闲鞋、时装鞋、登山鞋、珠拖鞋、旱冰鞋、劳保鞋等鞋类中有数百个品种。
在石狮、惠安、南安、晋江等地,一批批休闲皮鞋、运动童鞋、拖鞋、硫化鞋、户外运动鞋企业发展出独具市场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细分领域产业集群。作为真皮休闲鞋生产基地的石狮,现有制鞋企业300家左右,主要生产皮鞋、旅游鞋、时装鞋,规模化企业较多,涌现出富贵鸟、木林森等一批著名产品。在惠安县,形成以百琦乡、东园镇、洛阳镇为主的鞋底、鞋材生产基地,共有企业600多家,以南安市的洪濑镇、九都镇为主的童鞋生产基地共有鞋业企业170多家。
产业发展带动了区域鞋材市场的繁荣,形成集鞋业原辅材料批发、零售、储运,以及展销为一体的规模市场,从鞋机到鞋材、皮革,以及鞋的配件、鞋楦、鞋底、鞋跟、吹塑到包装盒等,均有专业厂家生产,涌现出一批规模化鞋材生产企业,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在晋江鞋业重镇陈埭,长达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鞋材市场之一,具有包括门类齐全的鞋机、五金、化工、鞋材等在内的完善配套体系,吸引了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入市经营,年交易额超80亿元。2001年,晋江被授予“中国鞋都”之称。
会展业也成为推动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1999年起,晋江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国际鞋业博览会。与会客商遍布国内上百个城市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鞋业博览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性、专业性色彩越来越突出,博览会在规模、品位、档次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2007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福建晋江。这是继深圳、成都之后,第三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 2013-01-09泉州运动品牌“抢年”潮起 降价打促销蔓延
- 2013-01-09骆驼童鞋张聪明:危机突围英国上市募资超亿元
- 2013-01-09泉州筹建“中国卫生用品产业基地” 选址已确定
- 2013-01-09泉企常设“特卖部”消化库存 帮经销商举办特卖会
- 2013-01-09股权融资就像“谈恋爱” 成长性强企业受青睐
- 2013-01-09石狮“圣吉奥”遭前代言人方中信微博点名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