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与她的年轻“粉丝” 戏迷追戏到泉州(图)
来自上海的戏迷周晓冬不时举起相机将眼前的美好画面定格,他的身旁坐的是来自香港的戏迷。 (张九强 摄)
□本报记者 郭培明 陈士奇/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提供)
外地戏迷微博相邀来泉听戏
正月十四,梨园古典剧院内,坐在前排的上海人周晓冬不时举起相机。身为梨园戏老戏迷的他,对于《玉真行》,无论是剧本或是唱词,早已烂熟于心。
正月十四的晚上,虽离元宵节还有一天,但新门街上已挤满了赏灯的游人,在梨园古典剧院上演的传统折子戏也已开演。伴着弦管之声,台下的观众静静观赏台上的蓝衣女子曼声而歌,低头浅叹,碎步挪移,用闽南语唱念着古词,以古雅细腻的风姿诠释着戏中人的愁思。
坐在前排的上海人周晓冬不时举起相机将眼前的美好画面定格,和第一次看梨园戏的观众不同,身为梨园戏老戏迷的他,对于由吴艺华演绎的《玉真行》,无论是剧本或是唱词,他早已烂熟于心。
同周晓冬一样,分坐在台下前排的年轻观众,不少都是曾数次奔赴泉州“追戏”的老戏迷,他们因戏偶遇,之后便时常在微博、微群上谈论戏曲,结伴相邀听戏。听闻元宵节期间,梨园古典剧场中好戏连台,这些都市白领便放弃与亲友团聚的时光,暂且搁下手头的工作,从天南地北赶到泉州。
这些来自京、沪、苏、台、港等地的年轻戏迷,为自己临时组建的团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梨园戏全国戏迷泉州观演团。虽已不是首次来泉州听戏,但兼任团长的周晓冬心情依旧激动,在他看来,正是近些年,泉州梨园戏走进高校巡演,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展演,积累了不少大城市的年轻观众,才促成了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够一起赴泉赏戏。
谈到梨园戏,不少北京戏迷都说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中,观看了新编剧目《董生与李氏》,因而迷恋上戏中缠绵的曲调,与梨园戏有了不解之缘。而对于上海戏迷来说,印象最深的则是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古曲薪传”活动,当时恰逢梨园戏与昆剧、川剧、上党梆子这三个古老剧种首次同台展演,压台登场的《陈三五娘·大闷》中,“二度梅”得主曾静萍以雅致优美的台步与身段、细致入微的表演,让在场的许多上海观众领略到了被称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独有的风韵。因为《大闷》,上海观众认识了梨园戏,不少人从此对其念念不忘,喜爱至今。
“梨园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古老的韵味,通过听戏,能让外地人了解泉州本地风俗民情。”对于“痴迷”梨园戏多年的上海女孩洁云而言,虽然梨园戏的唱词多以闽南方言演绎,但梨园戏曲中特有的曲调、演员的科步、身段,以及自古传承下来的老剧本中时而诙谐幽默、时而痛彻心扉的故事情节,都可跨越地域、年龄的差异,吸引年轻戏迷前来看戏。
- 2013-02-25传承版《陈三五娘》市区上演 打动新老戏迷
- 2013-02-24梨园戏2013年演出引来天南地北铁杆“粉丝团”
- 2013-02-23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首办座谈会戏迷提意见
- 2013-02-22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通过网络自发组团(图)
- 2013-02-21梨园戏演出周昨晚开锣 近百名外地票友聚首泉州
- 2013-01-26王仁杰编剧曾静萍演出 今夜迷醉《董生与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