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竞争严重 泉州纺织服装业“转”出一片天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2日讯(记者 何金 通讯员 林青 王丽雅)
3月25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远集团,多条竹纤维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
“面对传统棉纺产品的滞销和持续走低的利润率,我们果断引入新兴竹纤维新溶剂生产技术,并率先在国内实现投产,4000吨的产能已远远供不应求。”集团副总裁陈苍松说。
宏远集团,这家我省最大的棉纺织生产企业,已经转型成为国内竹纤维生产龙头企业。
在泉州,宏远的转型绝非个案。近期,本报记者深入纺服业发达的晋江、石狮等地,试图探寻泉州纺织服装业的转型轨迹。
打通上游,全产业链成型
在泉州,经历多年的累积式发展,纺织服装业是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位于泉州五大传统产业之首。经30多年发展,构建起涵盖棉纺、化纤、织造、染整、制衣、辅料等较为完整的纺织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年产值近2000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泉州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陈苍松对记者表示,以泉州为中心的福建棉纺板块,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左右,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原材料在外,且自给率偏低,泉州的纺服业缺乏对上游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和掌控。尤其是这几年整个纺服业进入微利时代后,对上游棉花这一原材料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以石狮市为例,该市织造业月用棉纱量就高达1.5万吨。目前石狮所需棉纱有三种来源:一是从省外企业将棉纱运来卖给石狮企业;二是本地企业从外地买来棉纱,除本企业用一部分外,另一部分卖给别的企业;三是本地企业在外地承包棉纺企业,将大量的棉纱运回石狮,库存待用或转卖其他企业。
泉州的纺织企业意识到,光靠向外买棉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于是纷纷走出去“寻棉”。约四成的服装企业“千里奔袭”找棉,加大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泉州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晋江陆地港棉花专业交易市场于是应运而生。
去年3月,晋江陆地港棉花专业交易市场投入使用。
短短的两年间,这里已经崛起成为我省最大的棉花仓储中心。
该交易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共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棉花190批,重量9431吨,货值2171万美元,不仅打开了欧亚陆路通道,而且棉花进口量创泉州口岸历史新纪录,并超过2012年福建省进口棉花量的50%,今年进口棉花量将成倍增长。
3月15日,我省首个进出口棉花实验室已在泉州检验检疫局下属的国家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石狮)建成并投入运行,填补了我省进出口棉花无检测机构的空白。
晋江陆地港棉花专业市场的建立,打通纺织服装业的上游环节,整个泉州的纺织服装的全产业链也得以成型。
- 2013-04-01寓“销”于乐 石狮服装业开启“娱乐营销”模式
- 2013-04-01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年推超十家企业“以知换资”
- 2013-03-27国产服饰概念股联袂起舞 泉州服装板块闻风而动
- 2013-03-26部分出口市场现好转迹象 今年将组织35场境外展
- 2013-03-26打造国内最优内陆港 访2012泉州经济人物李锦仪
- 2013-03-25摸清市情市力掌握产业动态 经济普查年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