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土楼:穿越时空的诉说 千丝万缕闽台缘(图)

qz.fjsen.com 2013-04-02 10:27  刘益清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不做历史记忆的集体失忆者

本报记者 林剑波

土楼,是一种文化符号,每一座土楼都带有特殊的文化因子,每一座土楼都是某种历史记忆的实物载体,它承载着先人的文化和历史记忆,留传至今,为子孙后代带来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泉州土楼历经几百年漫长的岁月,躲过千百次的天灾人祸,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也是后人不懈保护的可贵结果。

如今,原本精美绝伦的木雕开始朽烂,坚实厚重的土墙出现裂痕,错落有致的栋梁慢慢开裂,惟妙惟肖的石雕成了盗窃者眼中的“唐僧肉”。面对这些困境,人们似乎却无能为力。

听着颜阿婆言语中的有心无力,不难看出,跟大兴堡土楼一样,不少土楼已命悬一线,加强保护已刻不容缓;看着郑阿婆眼神中的急切之情,不难想见,跟巽来庄土楼一样,很多人对土楼的坎坷命运毫不关心。

“随便一修都得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经费。”这句话有时成为人们推搪脱责、拖延维修的挡箭牌,听来似乎振振有词,土楼却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继续经受风雨的侵蚀,静静地等待有朝一日人们能够大发慈悲之心,哪怕是给它来个小修小补也会感激不尽。

“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句话从另一侧面说明,土楼的保护需要官方、民间和个人的合力。虽然每个土楼都是某一个特定家族的私有财产,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又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历史财富,不管是官方或民间人士,还是常住于土楼的族人或移居外地的土楼后裔,都有责任保护这些土楼。

有的人会说,“保住几个大的重要的土楼就行,小的不重要的就管不了了”,有时,这句话还会被冠上某个自然哲理,美其名曰“优胜劣汰”。此话实在是短见至极。作为一种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实物载体,土楼需要子孙后代不断保护、传承,如果漠不关心、疏于保护,某个特殊群体的历史记忆将随之失去载体,湮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无从延续。

生活在现世的人们,都有责任保护这些作为历史记忆载体的土楼,绝不做历史记忆的集体失忆者!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