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的精致妆容 脸谱术艺中融入闽南性格(图)
东南网-石狮日报4月6日讯(记者 杨德华 郑秋玉)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以“化妆游行”方式起源,便自此决定了高甲戏在戏子妆面化妆上的讲究和高超的造诣。“以脸识人,以脸识情”,脸谱大都表现不同人物性格与面貌特征,脸谱色彩对比强烈,既夸张又有象征性,用色丰富。
不同角色不同妆容
“见丑脚,闻笑声”,丑脚的表演往往对于化妆的依赖性更强,依靠张扬的面部化妆以及头部装饰,让演员一上台,观众便可“以脸见情”,感知到“笑点”,或者说这就是丑脚化妆的力量。
高甲戏丑脚化妆,多为鼻梁上的“豆干块”展现,“白色豆干块是划分丑脚最明显的标志。”群众高甲戏团剧团管理人老蔡介绍,豆干块是用白色化妆膏直接涂抹而成,丑脚的脸谱化妆相对丰富,可读性较强。女丑的化妆则于额际扎黑纱巾或黑色昭君眉,用假发代替真发,尾端打个结或挂个“羊角髻”,插上鲜花或用红纸自制的扎花,面敷浓粉,两颊各涂胭脂一团,腮边勾画黑色、褐色或白色的大耳环,嘴巴周围还点个黑痣。“这样的女丑出场,即便是第一次观看高甲戏,也能断定女丑。”高甲戏演员小惠说。
净脚则多以固定的模板脸谱出现,换言之,净脚绝大部分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角色对应一个脸谱,具有唯一性。老蔡拿出一本化妆脸谱,让记者更为详细地感知净脚脸谱化妆。高太保眉宇、嘴巴、鼻梁,具有密集度的花纹,颜色囊括红、白、黑、橙等;红面关羽,辅以黑色的浓密胡髯;韩昌的脸谱化妆则显得黑白分明,极黑、极白间展现人物的性格……这些人物的脸谱化妆固定,当画上这样的脸谱出现,熟知的观众便可一眼看出所言的人物,但对于初次接触高甲戏来说则很难辨别。
- 2013-03-27孤独的戏迷 台上演员卖力演出台下人员稀少
- 2013-02-21赖宗卯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找不到更好的师傅了”
- 2013-02-17泉州高甲“丑星”赖宗卯陨落 刺痛了戏迷们的心
- 2012-12-19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创编 《昭君出塞》连城献演
- 2012-09-19泉州高甲戏要上国家中秋晚会 黄少萍将现场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