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陆地港开启物流新模式 服务外贸出口发展
多赢的选择
□钟真
陆地港,也称无水港。近年来,我国各地港口发展十分迅速,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争取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成为沿海港口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扩大对外开放也迫切需要寻找低成本、高效率的“出海通道”,在这两种需求的拉动下,催生了我国各地建设陆地港的热潮。
建设陆地港对于沿海港口、内陆城市和当地企业来说,是一个多赢的选择:一方面,沿海港口通过建设陆地港可以有效拓展货源,延伸服务半径,进而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陆地港的通关模式可有效降低内陆企业物流与通关成本。同时,建设陆地港,可以改善内陆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出口型企业的入驻。
我省陆地港建设已经破题,并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扶持陆地港建设的有关政策,决定在晋江等地规划建设4个陆地港。去年,武夷山、晋江、三明、龙岩四个陆地港已全部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我省陆地港建设开始迈出省界:福州港务集团江阴国际码头引进江西省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建设江西陆地港项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江西吉安陆地港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我省陆地港建设势头良好,但与国内先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在腹地拓展上,要加快步伐。
陆地港的建设必须形成网络,才能达到其规模效应。纵观国内大港,近年均把陆地港建设作为拓展腹地的重要举措。如,早在2002年10月,天津港口岸与北京朝阳口岸签署直通协议,两地跨关区通关,首开我国无水港先例。目前,天津在内陆建立的无水港已达16个,辐射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连港于2005年6月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达成建立内陆无水港的共识,由此,使大连港的经济腹地扩大至整个东北三省。
要做大我省的港口经济,必须加强港口建设整体规划,鼓励省内港口和物流企业到江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设立陆地港,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加快陆地港网络建设。同时吸引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货物从福建中转,进一步扩大内陆省份“借闽出海”通道效应。
其次,在强化服务上,要胜人一筹。
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部门探索监管模式改革,建立区域大通关模式,切实提高港口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要进一步研究推动港口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2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群促进“三群”联动的若干意见》,积极鼓励福建大型港口企业在省外布局陆地港,对中西部省份经福建港口进出的货物免征货物港务费。当年,福建港口共为外省中转大宗散货1681.68万吨,同比增长58.1%。我们要进一步执行好此项政策、拓展政策效应。
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内陆地区产业发展与进出口需求,充分发挥陆地港的杠杆效应,建立与内陆地区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在有效服务和支持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 2013-04-23建行与晋江陆地港签订协议 三年提供50亿元授信
- 2013-03-26打造国内最优内陆港 访2012泉州经济人物李锦仪
- 2013-03-23晋江陆地港运营一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0.57亿美元
- 2013-03-21晋江陆地港去年运营进出口总额达7.7亿美元
- 2013-02-22晋江陆地港1月实现开门红 进出口额1.99亿美元
- 2013-02-18晋江陆地港“开门红” 单月进出口达1.9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