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忧患谋长远 实干托起泉州梦
注重幸福指数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双提升
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如何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泉州的小城镇算了两笔账:一笔经济账,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行土地流转等方式,全力增加农民可支配财产、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一笔精神账,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切实将农民转化为市民,使农民在实现财产收入的同时提高幸福指数。
在小城镇试点工作中,各试点镇加快策划生成和落地一批优质的二、三产业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更有选择性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都鼓励优先聘用本地农民;涉及土地征迁用于工业园区、农贸市场或商业开发的,都鼓励村集体经济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和集体性、财产性收入。如马甲镇出台征地安置办法,回拨部分土地面积给农民建商业店面,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通过一系列增收措施,部分试点镇的财税收入比增幅度高达30%以上,农民收入平均增幅超过15%。近日,泉州还起草了《关于泉州市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实施意见》,提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允许农民土地入股,探索实行土地抵押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盘活农民和农村的资产。
“文化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也是小城镇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市委书记黄少萍如是说。我们看到,精神文明新风也在小城镇刮得正欢,“文化兴镇”战略成为越来越多小城镇的共识,群众文化广场、农民健身中心、农村书屋等一批文化阵地相继建成,文化节、旅游节等各类活动正在展示各地风采。眼下,泉州21个省级、市级小城镇均被列入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其中东石镇、梅山镇、崇武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相关新闻
- 2013-05-24技改投资完成130多亿元比增33% 投入企稳回升
- 2013-05-24可实现年产值超10亿 钧石能源项目预计年底投产
- 2013-05-23福建首次进口伊拉克原油 27.7万吨货值2亿美元
- 2013-05-23前4月泉州对欧盟出口增两成 达到9.17亿美元
- 2013-05-23销售2.3万多辆 泉州一季度乘用车市场比增17.7%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