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闽南文化节特刊之绝技传千年 盛世绽芳华
制香:老技术融入新配方
□本报记者王晓筠 陈起拓 实习生 谢亨 杨钊渊 文/图
永春制香历史源远流长,在新时期,香企又积极推陈出新,开发各种针对性强的香品。
300多年历史
香文化的发展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及至隋唐,形成了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期间,西域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抵中国,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香料更是经由两广、福建进入北方。宋代起,香的使用开始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相依相长。300多年前,永春达埔镇汉口村也有了制香的传统。自蒲氏后裔来到汉口村后,就将世代相传的制香技术带到了这个小村子,通过家庭式作坊经营香品生意,同时招收学徒,扩大经营规模,制香技术也就在村子里渐渐流传开,永春的香产品也慢慢推广出去,甚至远销东南亚。
传统八大工序
据蒲氏后裔蒲水金介绍,传统的篾香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在蒲水金及其制香师傅的解说下,记者了解到,制作篾香的基本材料为竹签、黏粉、香料等原料。其中,竹签一般要选用种植3年以上、尾径7厘米以上且硬度高的成熟毛竹。而黏粉是一种植物根部做成的粉末,细腻、黏度高。
制作一支篾香,要经过水、搓黏粉、打底浸水、展香、抡香、晒香、染香脚、晒香脚等几大流程,而过水、搓黏粉以及抡香都是流程中比较关键的步骤。制香师傅在过水过程中,要手握香骨部分(10-12厘米),让篾香香肉接触水,香骨则一定要保持干燥;搓黏粉时,要经历先上粉再浸水再上粉的反复过程,以便让香肉与黏粉充分融合,这样一般要重复4-5次方可;待基础工序完成后,师傅们会将成捆的篾香放在手中打散开来,挑出有瑕疵的篾香,然后右掌和右臂弯搂住香枝,左手搓揉,让香枝呈圆形转动相互摩擦,使每一支香更加饱满、圆润,这道工序称作“抡香”。
相关新闻
- 2013-06-15捎份伴手礼带走“最泉州” 台湾特色庙会可选购
- 2013-06-15闽台缘4个展览布置完成 感受“绿叶对根的深情”
- 2013-06-15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开幕 聊聊心中的闽南文化
- 2013-06-15泉州四大线路考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园区
- 2013-06-15六大洲嘉宾共聚盛会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明日开幕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