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文化成展览主旋律 族谱姓氏吸引众人来寻根
灯笼墙
读者品评
上了堂姓氏源流课
“原来我是颍川陈!”站在图片板前,蟳埔女陈大姐兴奋惊呼,她是特地前来参观展览;泉州电力学院学生小卓是世界闽南文化节的志愿者,她在工作之余,特来了解卓姓入闽后的路线和故事;“哦,原来我的祖先是他!”台湾台南安平文教基金会杨雅萍说,她通过展览知道祖先如何入闽又何时迁至台湾,展览给她上了堂课。
晋江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吴金鹏称,展览展示了泉台两岸“血缘”之亲,通过一本本族谱见证福建移民台湾的历史,也是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重要线索。他称,晋江谱牒研究会就曾多次帮助台湾的学者、乡亲寻根,寻亲成功的故事多不胜数,希望展览和族谱帮助更多人找到姓氏之“根”、家族之“根”。
专家点评
台湾后裔编入族谱
保持血缘、亲缘关系
□晋江市文联粘良图
闽南的姓氏大多自中原而来,泉州人家门楣上也常标明堂号如“xx衍派”或“xx传芳”,这说明这个家族曾在哪里繁衍兴旺。在晋江,姓杨人家的门楣常着“四知传芳”,其典故出自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相传,东汉杨震太守路过昌邑时,知县王密夜揣黄金欲行贿,杨震拒绝。王密称天黑无人知晓,杨震却立即答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由此可见,姓氏堂号除了把家族的繁衍起点等记录下来,还浓缩了中华的传统美德故事。
中原姓氏入闽后,为发展聚族而居,常见一个村庄仅一个姓氏。为了宗族发展,家族纷纷修祠堂、编族谱。古时乡村管理时,家族会自行管理族人,颇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若族中有人当官,相当于承担整个家族的厚望。修族谱更是轰动整个家族直至社会的大事。因此,在闽南几乎所有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这些族谱记录宗族发展的历史,同时反映古时传统道德规范。
明末清初,很多闽南人迁移台湾,那些拥有宗族亲邻关系的闽南人,到台湾后依然聚族而居,并且与家乡保持联系。晋江东石很多姓氏编写族谱时,还特地到台湾收集后代资料,把后裔信息编入族谱,以此保持血缘、亲缘关系。
来源:东南早报
- 2013-05-31闽南文化大观园:一片丹心遗子孙 三郡五堂昭中华
- 2013-02-28温州苍南埭头村刘氏族人寻根 谁知道南安金田?
- 2012-10-28石狮族谱记录渔民曾赴钓鱼岛 力证钓鱼岛属中国
- 2012-08-13蒸笼“煮”破损族谱 高手修复南安洪氏百年记忆
- 2012-05-319旬老母嘱托 台湾老人南安石井寻根找到族谱
- 2012-01-31泉州城东庄任林氏举行族谱续编庆典 纪念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