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鹿港品“原味”龙山寺 马尼拉看“红砖大厝”

qz.fjsen.com 2013-06-19 16:13  庄诗莹 董瑞婷 陈巧玲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闽南大厝红遍马尼拉

其实,除了台湾外,不少闽南人移居海外时,也将闽南建筑文化带往自己的侨居地。日前,在泉州博物馆新拉开帷幕的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记者就看到了这么一些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座闽南红砖大厝。据了解,闽南人移居菲律宾时,也将闽南的特色建筑文化传播至菲岛各市。马尼拉当地至今仍有许多闽南红砖建筑,作为宗祠和庙宇合一的建筑,他们的主要功能是敬神祭祖、举行婚丧礼仪和接待宾客。

除了菲律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闽南建筑的“身影”。如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一座“龙山堂”,创立1835年,该建筑的一砖一瓦皆取自闽南地区。闽南建筑不仅承载着闽南在外的华侨华人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是他们与家乡维系的桥梁。

不少旅外的华侨致富后,也会回乡建造闽南大厝。仅晋江青阳市区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就有不少华侨出资建造的精美红砖大厝。其中庄杰线宅,又称柳青新宅,就是旅菲华侨庄杰线于1935年所建。“民国时期的闽南古大厝着重于门路的雕饰,从庄杰线宅也可以看到这一点。”晋江市地方史专家粘良图说,庄杰线宅建筑门路上方有一座抬梁式木构架,称为牌楼,既起连结的作用,又有装饰的作用,其间叠斗连栱,雕饰繁复,叠斗雕作牡丹,吊筒雕成花卉、花篮,连栱上雕刻出戏文,雀替上雕出凤凰、牡丹,寄寓富贵吉祥的愿望,可以说细节成就了庄杰线宅的古典之美。

中西合璧

闽南建筑代代传

要么是花费巨资将闽南的建筑材料,千里迢迢运往海外;要么是将毕生的存款寄回家乡,即使自己不再回来,也要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精致细腻的闽南大厝。是怎样的原因,令闽南人在移民和再移民的历史过程中,都念念不忘家乡的“红砖古厝”呢?对此,吴金鹏认为:“闽南建筑是闽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重要的闽南文化,无论何时,都坚持祖籍地的建筑文化,可以看出这是在外华侨华人从骨子里,对闽南文化的认同。尤其难得的是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在世世代代中得到了传承。”

据《晋江市志》记载,台湾房屋住宅,基本和晋江相同。土木匠亦都为泉州人。如今,金门就依然保存着不少闽南建筑的聚落。

因客观条件所限,海外的一些闽南乡亲,在国外除了个别宗祠寺庙仿建祖籍地的建筑形制外,一般是部分吸取借鉴闽南建筑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外的华侨华人他们也将外域的文化带入了闽南,为闽南建筑注入了新的内涵。“番仔楼”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洋楼,既是华侨荣归故里的标志,也是他们希望得到家乡的一种认可。比如晋江青阳的港胞苏孙江宅———涴然别墅。这一座砖混二层小洋楼,建造于1957年,虽为新加坡工程师陈水鲍设计,但也不失中西合璧的本色。

“白石墙裙,红砖墙体,前后有阳台突出,屋顶盖水泥勾瓦。”粘良图说,该洋楼的建筑改变传统大厝左右对称布局,无明确的顶厅,以十字廊联接两侧房间,东面有突出的六角形小厅,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则建在西侧。但这座小洋楼也包含不少闽南建筑元素。如一楼大门黑石门匾上刻:“武公衍派”,两边还刻有诗句:“属国高风衍,梅山瑞霭融,地灵锺间气,奕世毓人龙。”门联镌:“涴泽长流晶丽美;然心建业蔚璋英。”联中巧妙地嵌入苏氏夫妇的名字。门匾门联无不包含着追宗念祖,不忘根本,训育后人谨守传统道德,热爱家乡,和谐环境的意蕴。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