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修建养老院或老人中心 “老有所养”的乡村探索

qz.fjsen.com 2013-06-25 10:24  郭政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因地制宜,集体养老服务兴起

记者从泉州市及晋江市民政部门了解到,在泉州的一些乡村,依靠村财收入和慈善捐赠,自发组织的集体养老服务正在兴起,并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模式。

一是实行集中养老模式。以大埔村为代表。此外,晋江市英林镇嘉排村也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集资建设养老院和文体活动中心,总投资900多万元,占地面积约15亩,设置床位180张,内设餐厅、书画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南音社等。该养老院于2012年元旦开业,目前入住老人40多名。

二是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模式。晋江市东石镇萧下村发动企业、村民捐资兴办养老院,将老年协会、老人学校、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结合在一起,集中开展养老服务,服务项目包括助餐、助医、文体活动、康复护理及精神慰藉等10多项,该养老院于2010年开业,目前入住老人30多名。

三是建立以日间照料和免费餐饮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晋江市磁灶镇下灶村养老院发动村民和企业募集慈善资金,于2012年投资建设2座养老院,开展以日间照料为主的养老服务,村里老人可享受免费午餐,每月领取一定的老年福利金,并可享受免费出游。目前,全村有50多名老人享受日间照料服务。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养生馆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三餐。70岁至80岁老人每月交95元,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目前,养生馆每天有60多名老人就餐,他们均是在家住,时间到了就到养生馆吃饭。运营经费大多由乡贤和村民捐献。

形成互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

对于泉州一些乡村出现的新的集体养老服务模式,专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张友琴教授认为,农村自发筹建的免费养老院,与城市养老院不同,这种农村养老院维持了原有的社会关系体系,有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不仅“物质养老”,而且“精神养老”。她表示,这种自发开办的免费养老院与政府层面构建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良性互补。

福州市金秋老人院创办人顾志萍认为,这不仅可解决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问题,对其他老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养老”。利用土地租金、社会捐献、政府补助,民间自办养老院可以越办越成功,成为今后农村养老的一个新趋势,为农村养老破题提供新途径。

张友琴建议,类似农村自发组织的养老服务,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度,在引入护工、提升医疗水平、提供老年教育等方面累积更多经验;其次,应多保持老人和家庭的亲情维系,不能让年轻人忘了赡养义务。

顾志萍亦认为,不仅要筹集资金,还要确保资金的基金式运作。“要确保鸡生蛋,蛋生鸡,毕竟村财和捐赠都是不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重中之重。”

晋江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王科长表示,尽管积极效应明显,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有的村养老院建设规模过大,后续建设资金和设施配套跟不上;有的养老院功能设施不完善,老人入住率不高;部分村级养老院为快速推进建设,没按正规程序办理土地批建等手续。这些都需要在探索中解决。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