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发放服务券 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动起来
【建议】
如何让用券更便利
如果把适用范围扩大了,允许灵活操作,老人和家属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社区的工作也会更好做一些。
【探索】
社工机构筹划做公益家政
这段时间,泉州市致和社工事务所主任夏晋城正忙着一件事情:从福州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回来之后,他要创办泉州版的“金太阳”,初期规划的服务范围是鲤城区、丰泽区和晋江市。
早在2011年,夏晋城创办的致和社工事务所就跟晋江市民政局达成了一个合作协议,每年3万元一个岗位,派出5个专职社工参与到晋江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目前已完成146个,还有30个在建。
在夏晋城看来,政府购买服务券这种方式,会越来越普及,一方面能让老人享受服务,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避免资金风险。“过去3年里,我们的专职社工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要把作用发挥出来。”夏晋城说,他正在筹划成立一家家政公司,只为老年人服务;借鉴福州金太阳的模式,公司为老人服务之后收取服务券,再去进行结算。“关键是如何获得(政府)支持,我们的社工上门,收取的服务券能否顺利兑换。”
对于这种探索,泉州市民政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是单纯的公益行为,当然是要支持;但如果是太过于市场化的企业行为,则要另当别论。“公益性质如何定,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例如,所提供的老年家政,服务是否真的能做到无偿或者低偿,效果如何,都需要实际操作后,才能认定。
□他山之石
允许灵活操作 扩大适用范围
走访中,中心市区不少特困失能老人反映,他们都有亲属在身边照顾,主要日常消费大多集中在吃的方面。
“这些券能不能买米?”受助人陈老伯问道,现在看病有医保,专业护理请不起,但洗衣服、洗澡、修水电这些事情儿女会做,就剩下吃饭,“如果能叫餐就好,或者能买10斤米,够吃好几天。”
“我觉得这个(服务券的)服务应该这么理解:只要确实是老人消费的,就可以认同。”清华社区工作人员曾丽钦认为,如果把适用范围扩大了,允许灵活操作,老人和家属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社区的工作也会更好做一些。“社区到底有几个贫困、失能老人,他们具体什么情况,我们都很清楚;券是买了吃的,还是买了药,去找邻居和店家问一下,就知道是不是真正给老人用了。”
还有一些家属问,用券是否必须得由社区指定的人提供服务?“比如理发,我有个开小店的朋友,给我父亲理发几十年了,但是他没有跟社区签协议,能不能也用这种券?”受助人陈老伯的儿子说。
对此,商黎霖表示,服务券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是“实”,即要让老人享受到实际有效的服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灵活的地方,也是允许的,“社区要落实监督”,例如一些服务项目,不一定非要社区合作网点,但一定要经过社区检查、认可。
- 2013-07-02泉州拨款648万元 1800名老人每月可领300元服务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