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探秘惠女服饰起源 是唐时遗风还是疍民风情?

qz.fjsen.com 2013-07-26 10:3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汉族服饰演化论:是唐时遗风?还是“水上游牧”风情?

崇武、山霞一带惠女服饰展现自然美。

□本报记者 吴拏云 陈士奇/文 陈小阳/图

观点一

疍(dàn)民入惠,带来“水上游牧族”服饰

■依据:杖针、龙凤钗、疍民服等

■讲解人:陈炎兴(泉州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疍民,在惠安本地也叫“科题仔”,他们大多从江浙、闽江口一带乘舟而来。清末民初时,在小岞、净峰至山霞一带居住着不少疍民。他们最喜爱捕捉的是石斑鱼,所以经常把船停靠在石斑鱼产区的水域上。早期的疍民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又被称为“水上游牧族”,但后来与陆地上生活的族群打交道多了,他们也开始迁到陆地上来居住。如今主流的观点认为,疍民也是汉族的一部分,他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但并不是少数民族。

我曾于1983年找一位90多岁的女疍民买过一套她年轻时穿的服饰,现在还收藏在家中顶楼。疍民们的服饰很有代表性,多为麻布染成的蓝黑、褐色衣裤,裤管非常宽大,女性的袖领上镶有一寸多宽的黑边。这与我们看到的上世纪50年代前的惠女服饰很相似。疍民不管男女,头上都要围着一块大黑巾,据说是因为在海上捕鱼要防止海水打湿头发,另外还能防日晒。惠东妇女头顶上也戴有黑布。

女疍民都有结髻,髻上喜欢插一根杖针(即彩针)。杖针外观像一根法杖,是女子出嫁时一定要戴的,至死陪葬。除了杖针外,她们的首饰还有龙凤钗,在头顶的左边插龙钗,代表望子成龙,在右边插凤钗,代表望女成凤。杖针和各式各样的钗,现在也出现在惠东妇女的大头髻上。综上而言,我认为疍民在迁徙到惠东一带时,把他们“水上游牧族”的服饰也带到了当地,并与当地的习俗融合,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惠女服饰。担任过惠安县高甲剧团编导的李文辉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惠女服饰疍民论的文章,这篇文章称小岞的祖先据传是从“科题仔”来的,这是小岞妇女服饰的源头。我十分推崇,希望学者们也能关注到这篇文章。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