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三农 > 正文

南安兰田村:“农民学校”诞生 出产“新农民”

qz.fjsen.com 2013-08-14 17:32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南安兰田村:出产“新农民”

东南网8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陈鑫炜)

一所“农民学校”的诞生

大礼堂、多媒体培训室、图书馆……各项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如此优越的办学条件,堪比一所专业的高等院校,然而,它却是一所农民培训学校。

8月5日,记者从南安县城驱车半个小时来到康美镇兰田村,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

兰田村西邻晋江东溪,东连清源山脉。据村里的吴氏族谱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吴氏先祖无意间找到一处吉地,遂定居于此。此地三面海水环绕,一面山峦起伏,海水里生长着花蛤、海蛏、乌鲶等各类海鲜,把滩涂装点成银盘,盘中之物宛如美玉,故取名“兰田”。沧海桑田,如今的兰田村已是一块冲积平原,村里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2004年,兰田村的集体年收入只有2.9万元,累计欠债达40多万元,是一个欠发达的后进村,被人戏称为“烂田村”。

“没有新农民,就不会有新农村。”2004年上任的兰田村支部书记、民营企业家潘春来深知,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就得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2006年,潘春来自己垫资400多万元,筹集700多万元启动资金,利用村里旧的小学教学楼,创办了新农民培训学校。这所农民学校先后与厦门大学、南安农业与海洋渔业局、南安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常年聘请大学教师和农业技术员给村民开展培训。

“新农民要有全新的生产技能之外,还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文化。”潘春来说,“新农民培训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民学校,学生都是村里的村民,目的就是给农民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培育出更多的新农民。”

目前,新农民培训学校有专职教师150人,兼职专业技术人员56人,举办各类培训班593期,培训内容包括农产品品牌包装、厨师、食用菌养殖技术、电工、电焊、农业技术员、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农村实用骨干人才等,培训总数已达7万多人次。

一位“新农民”的故事

“村民们,注意了!今天早上有厨师和电工培训课,下午有食用菌养殖技术和电焊培训课……”每一次开课之前,各个自然村的扩音器都会准时响起,向村民通报培训课的内容和时间。

“每周都有培训课,每节课的内容都不一样,每个村民都可以各取所需。”村里的蘑菇种植大户许祖辉说,“要是有食用菌养殖技术培训课,我一定准时到场。”

许祖辉现年40多岁,20岁开始种植蘑菇。“蘑菇种植一直是村里的经济支柱,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个种植户,占到全村10个自然村900多户村民的80%左右。”许祖辉说。

近10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老化,劳务成本的提高,村民们渐渐放弃了蘑菇种植,大都外出打工,有些耕地也荒废了。2004年,许祖辉租来了3亩多耕地,办起了兰兴菇业公司,“用的还是土办法,3年多时间里,公司几乎都是亏本的”。

直到新农民培训学校创办后的第一年,许祖辉的蘑菇才赚了钱。“当时,听说村里开了一个培训班,带着好奇心就去听了一下。”许祖辉说,“课上,培训老师说了一些新的蘑菇种植和防治虫害的方法,回家之后就试了试,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

2007年,有位专家在培训课上介绍说,不少地方在菇房里装上了制冷机,能让菇房的气温更稳定。听完培训课之后,许祖辉跑到仙游、漳州和南京等地进行考察,了解新的制冷机蘑菇种植技术。

回来之后,许祖辉从漳州买进了5台制冷机,花了1万多块钱。前几年,公司的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0多亩,许祖辉换了10台全新的制冷机,耗资40多万元。“成本提高了不少,但是产量增加了30%,物超所值。”许祖辉说。

2009年,借助“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平台,许祖辉在网络上打开了销路。“通过村里新增的信息培训课,我也学了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术,在网上做起了蘑菇生意现在每天可以做10多万元的买卖,有时货源不够,还得从漳州和莆田收购过来。”许祖辉满脸是笑。

2年前,许祖辉主持创办了南辉食用菌合作社,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带动10个农户重新种起了蘑菇。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许祖辉也成了技术专家。现在,许祖辉除了给合作社的农户做技术指导之外,有时还被请到培训课上给村民讲课,从最初的“学生”变成“老师”。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