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悄然淡出视野的敬字亭

qz.fjsen.com 2013-08-23 16:28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白耇庙外的角落里立着一座四角攒尖的敬字亭。

白耇庙外的“红衣使者”

泉州城北县后街、模范巷交界处(原属小山境),有一座白耇(gǒu)庙。该庙坐北朝南,已有数百年历史,为中国唯一保留祭祀印度教洋山神的庙宇。白耇庙原名“白狗庙”,是明朝迁来泉州的锡兰王子的后裔将其建成印度教庙。“白狗庙”一名可见于乾隆《泉州府志·军制》、道光《晋江县志·城池图》等。清末,泉州名士林骚以为白狗庙其名不雅,乃改名为“白耇庙”,取其音同,但耇字却有“白发老人”之意。白耇庙前有一方《泉州白狗庙重修碑记》,记述了白耇庙于上世纪90年代末重修的经历。

白耇庙在泉州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者、游人常会光顾的地方。但这回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白耇庙外的转角处,有一座四角攒尖、红砖砌成的敬字亭,上面还嵌有两方印度教石刻。虽然紧挨着的墙壁已经斑驳难堪,但是一身“红衣”的敬字亭,依旧显得格外精神抖擞,肃立道旁,静观世人。

据张和平先生介绍,白耇庙敬字亭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不过现在看到的这个红砖敬字亭是1996年才重建的,而且,亭上的那两方印度教石刻也是复制的,原件现存于海交馆内。据戴密微先生的《泉州印度式雕刻》一书所述,第一方石刻记载的是“象、蜘蛛与磨盘、林加”的故事,第二方石刻则是“牛、磨盘、林加和尊者”的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敬字亭上,嵌着印度教的石刻,这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奇观了。一般说来,大的敬字亭都是四面开窗,供放字纸及通风所用,但白耇庙的这个敬字亭可能是因为立于围墙角落的缘故,只见到其前方有一个窗口。在另一侧的砖壁上,镶有一方记事碑,记述了这座敬字亭从锡兰王子后裔建造之初到重建的历史渊源。

居住在县后街的李先生告诉我们,白耇庙是明代定居泉州的锡兰王子昔利巴交刺惹的后裔世氏的祖庙,世氏也算显族,修建敬字亭应该是为表示对先贤的尊重,同时也有期望后人“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敬惜字纸乃是一种善事,古人认为敬惜字纸可以庇荫子孙读书上进”。李先生还称,白耇庙一带自古以来就学风很盛,离庙不远就是梅石书院(一峰书院),明代状元郎罗一峰曾在那里建草堂讲学,是文人会聚之地。

但是说起现在这座敬字亭的用途,李先生不免摇头,“基本没有人用它来烧字纸了,时代变了嘛,敬字亭已成摆设。”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