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添红树林逾2300亩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修复
三年新添红树林逾2300亩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修复
泉州描绘生态宜居幸福城的蓝图中,泉州湾连片的红树林,是最不可或缺的一抹景致。2003年9月24日,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获省政府批准建立,正式拉开了泉州市系统性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帷幕。十年来,红树林作为泉州市生态修复的重要篇章,极大改善了洛阳江河口的生态环境,带给人们更多湾居生活的幸福体验。
车行至古老的泉州洛阳桥畔,一个个被安置在海陆交界处站岗的“绿孩子”相偎相依,立起一道道天然的屏障。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绵亘数里,鹭鸟在空中翩然飞舞,这一幅诗意画卷,已在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的相机中定格。
“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种子在未着土之前就已经发芽了,因此一落地无需孕育就能生根长叶。”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卫海岸和堤防,使沿海的农田和村庄避免或减少损失,因此被人们赋予“海岸卫士”的美誉。除了充当“保护神”的角色外,红树林还能过滤河川中的有毒物质,拦截少量河水,供养许多浮游生物,丰富淡水地区的渔产,是虾、蟹、鱼、鸟等野生动物的“乐园”。
曾几何时,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近海生态环境的破坏,红树林的身影几乎湮没在泉州人的记忆里。2000年,泉州湾原生红树林面积不足300亩。在泉州市长达十年的保护和推动下,泉州湾洛阳江出海口海域现有人工种植红树林已达7000多亩,为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种植恢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发挥着巨大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附近的渔民清晰记得,红树林大片繁衍后,近三年内未曾发生过赤潮,海产品中的臭油味也渐渐淡去。如今,7008.84公顷的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渐成逾170种鸟类的乐园。
这一切,得益于持续推进的泉州湾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全市上下携手壮大“城市之肾”的共同努力。2010年以来,泉州市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先后实施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泉州湾海洋环境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共营造和补植红树林1956亩。今年3月,市海洋与渔业局、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洛江区万安街道办事处和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人民政府签订《合作种植红树林协议书》,在泉州湾洛阳江出海口滩涂合作治理互花米草和种植红树林391.75亩,为修复泉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再添新动力。
更广的范围内,借助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林学会、湿地学会、红树林保育联盟以及各类志愿者组织,泉州市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七夕鲎保护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观鸟活动、摄影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群众对红树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关爱红树林、保护红树林、建设红树林的氛围渐浓。人们期待,不断壮大的红树湾区将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市民眼前。
□本报记者 谢曦 通讯员 陈若海
- 2013-08-10厦大志愿者来泉种植红树林 一下午种300多株
- 2013-08-03红树林遭破坏追踪 部门联合执法暂缓执行承包合同
- 2013-08-02洛阳江部分红树林被毁追踪 滩涂施工被责令停止
- 2013-08-01为搞养殖平整滩涂 湿地保护区内部分红树林被毁
- 2013-06-07温地保护反思:死景观与活生态 泉台探索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