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泉州市舶司:见证“东方第一大港”繁荣的古海关

2021-03-23 10:15:3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舶司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 (申遗中心供图)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市舶司在泉州城南晋江江畔处设立,一段波澜壮阔的泉州海洋对外贸易的繁荣岁月由此拉开帷幕。隔着湮远的时光,泉州宋元时期“市井十洲人”的贸易盛况已无法触摸,从远渡重洋到中国的马克·波罗看到并记录下的“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中仍能感知一二。破译“东方第一大港”繁华的密码,要从执掌国家海洋贸易事务大权的泉州市舶司说起。

□本报记者 殷斯麒

存续近400年 

兼具海关、招商、外交等职责

时针拨回北宋元祐二年,市舶司的设立,使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虽然早在南朝时,泉州海外贸易就开始发端并逐步兴盛,即使到北宋初年,泉州已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全国第二大港口,但泉州人到海外贸易仍须到广州或杭州、明州(今宁波)这两处市舶司‘请给官券’,有诸多不便。”原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考证历史说。市舶司的职责,根据《宋会要辑稿》载:“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主要承担发放商贸许可证、查验商船、征收关税、代表官方采购舶货、储存或出售征得的货品、转运货品或货币至都城、接待外国使节等,兼具海关、招商、外交等重大职能。

有了专门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官方机构,意味着泉州成为国家法定口岸,经此发舶和登岸的中外客商纷至沓来。到元代,为招徕更多外商,泉州还实行优惠的低关税政策,其他港口“蕃舶货物十五抽一”“惟泉州三十取一”。也因为这样,元朝时,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荣。马可·波罗在这里看到“船舶往来如织”“货物堆积如山”;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说,泉州港大舶百数,小船不可胜计。

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每年市舶司官员到九日山参与航海祈风典礼,一年冬夏两季,祈佑海上商舶顺风平安。如今,九日山上10方祈风石刻显示祈风典礼的“官方属性”,佐证了市舶司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宋元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鼎盛。“下了桥就是水关,现在的舶司库巷,就是当年市舶司的仓库,与附近几条巷连成一片,可见当年市舶司范围有多广,往来报关的货物之巨。”泉州文史专家刘志成说。市舶司建立后,凡涉洋经商船只及货物往来,可用小船,溯晋江,沿破腹沟、过水关,入濠沟直达市舶司报关。今天遗址内仍保留着舶司库巷、马坂巷、水沟巷、鹊鸟桥等包含历史信息的地名。

“涨海声中万国商”正是黄金时期泉州港的生动写照。市舶司的运行,使得泉州与海外贸易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关系,中西方交流由经贸延伸到文化、社会、宗教方方面面。泉州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政府曾以泉州作为我国海外交通计算航程的起点,出口的大宗货物有丝绸绢缎、瓷器、茶叶、铜铁制品等;进口货物有各色香料、胡椒、宝石、珍珠、象牙、犀角等。

泉州港的繁盛最直接体现在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上,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南宋绍兴末,泉州市舶司的岁收入每年大约在百万缗上下,约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五十分之一。

1   2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