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泉州天后宫:一部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史

2021-04-01 09:55:5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宇

泉州天后宫:一部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史

泉州天后宫 (陈英杰 摄)

我 的 名 片

泉州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泉州天后宫与真武庙、九日山祈风石刻等共同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与泉州的商人群体密切关联,见证了海洋贸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南临晋江及沿岸港口,创建于1196年,始称顺济宫。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妈祖信仰的推崇,泉州天后宫历经营修、发展,现仍保存了16世纪之前形成的前殿后寝的布局特征。现存建筑群坐北朝南,总体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两侧为东西厢房、轩房、斋馆和凉亭等附属建筑将院落围合,建筑群用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

泉州民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大人们逗孩子们玩时,常常唱起——

“戽虾戽加蚤(水蚤),三升二米斗。大尾捉来烤,细尾放它走。走到天雷宫,脱裤捉加蚤。”其中唱到的“天雷宫”就是“天后宫”。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季节,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天后宫仍然在城南的德济门旁伫立。山门外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山门内是虔诚朝拜的善男信女,香火缭绕中,宫内供奉的妈祖已经聆听了近千年的祝祷,或祈出航平安,或愿满载归来,一声声真诚的祷告,多与那不远处的大海相关。古往今来,靠海吃海的人们在这里扬帆,远道而来的番客到这里还愿,无数的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来穿梭,千帆万橹间,人们驻足又启航,也把妈祖从泉州带向了远方…… 

□本报记者 郭雅莹

出海先拜妈祖 

规格最高的妈祖庙在泉州

妈祖,湄洲屿林氏女,相传十三岁时修“玄微秘法”拥有神力,一直在当地行善惩恶,为渔民出海护航、抵御灾祸,被奉为“神女”成为民间神祇。虽兴于湄洲,妈祖信仰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却是从泉州开始的。

“泉州天后宫建于南宋庆元二年,按照宋徽宗赐额‘顺济’,最早称为‘顺济庙’。”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彼时,南宋僻处东南一隅,在财政上仰仗于泉州等港口的对外贸易收入,使得泉州港日益兴盛,入元后,泉州的海外贸易发展更是达到顶峰。

在桅帆行船的时代,面对风向与波浪都变幻莫测的大海和稍有不慎就有葬身大海的危险,无助的人们把希望都寄托于妈祖的庇佑,只要出海,必先到顺济庙祭拜,并请一尊妈祖坐镇船上,以保航行平安,甚至是外国的商人和使节也不例外,妈祖信仰因此名扬四海。

“元代时,泉州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文化交往。彼时泉州妈祖神格被元朝廷提升为‘天妃’,赐额‘灵慈宫’,所处的城南更是番舶来泉的主要停靠地,各国商人和使节在这里登陆后,常会到庙中祭拜。”该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从泉州港出使海外的使臣,“凡使海外,率皆致祭”。明朝永乐五年郑和下西洋,永乐十年张谦出使渤泥,回国后因感于妈祖庇佑,都曾请奏重修天后宫。而当地官员为求海晏河清,祈祷告祭也是常态。据载,泉州知府真德秀就曾为剿灭海寇先后两次到天后宫祭拜,求妈祖保佑。

到了清代,妈祖神格从“天妃”升至“天后”。私商贸易以及向台湾与东南亚地区移民的浪潮在泉州港兴起,到大陆各地以及台湾、东南亚经商的泉州人,都会建造会馆,奉祀从家乡请来的妈祖,移民者更是如此,妈祖信仰也随着泉州人的脚步分香世界各地。

“有资料显示,有史可稽、凭迹可循的妈祖庙全世界有五千多座,分布于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不知名的小庙则不可胜数。”泉州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周焜民在《泉州天后宫志》序言中写道。这些妈祖庙星罗棋布,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见证,其中曲折故事,更勾勒出一部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史,令人赞叹。

1   2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