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真武庙:宋代官方祭祀海神场所

2021-04-06 09:37:0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真武庙 (陈小阳 摄)

真武庙,始建于宋代,有“八闽玄天上帝第一行宫”之誉,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体现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与九日山上祈风石刻、天后宫一起,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是泉州宋元时期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史迹之一。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元时期,远洋航行几乎是一种生命的赌博。渔民认为,向海而生的“讨海”生活,需要勇气和胆魄,更需信仰支撑。为此,海神信仰应运而生,方便祈祷的寺庙接连造起。始建于宋代、奉祀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的真武庙便是其中之一。

时光流转,千年之后,真武庙依然屹立于石头山上,供人朝拜,成为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的见证者。

□本报记者 吴丽娇

每年两次率官员举行祭海仪式

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的“北方(位)”守护神,其信仰传入泉州后,因“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其文化属性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明交融,当时的泉州人认为真武大帝具有镇海、保平安能力,称之为“海神”,建庙供奉。

真武庙位于泉州城东部石头山麓的晋江北岸,主体格局形成于10世纪,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依山面江、坐东朝西,是一组院落式建筑群,重点遗存包括山门、台阶、凉亭(拜亭)、大殿等。

“此庙是古泉州外港与内港的关键性节点。”江口码头与真武庙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张章明介绍,为祈求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宋时郡守把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的场所,把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和秋冬的“遣舶祭海”作为国家常典,每年两次率官员到这里举行祭海仪式。时任泉州郡守真德秀亲自撰写的《真武殿祝文》可为证,万历《泉州府志》也曾记载“玄武庙在郡城东南石头山,庙枕山漱海,人烟凑集其下,为宋郡守望祭海神之所”。2018年3月,丰泽区在首届“海丝·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中,举行了一场沉寂数百年之久的真武祭海祈福表演,以艺术形式重现“海丝”遗韵,“围观者众,影响力不小”。

从“武当山”牌楼式门楼拾级而上,建庙时保留至今的2个石狮雕像憨态可掬,拱出地面、宛如龟背的“吞海”石碑令人印象深刻。“吞海意为真武大帝显圣的气势可吞海,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的生动写照。”张章明说,宋时,真武庙前面是一片汪洋,石头边沿仍留有经海水长期冲刷的印记。

真武大殿内,亦有2017年5月工作人员在清扫时新发现的遗存——真武大帝塑像基座下刻有“承信郎□光觉奉舍”字样的石刻。“光觉”是承信郎的名字,“奉舍”意为捐建。记者获悉,“承信郎”是12世纪初(1111年—1117年)设置的、授予武臣的一个官阶,沿用至13世纪后期(1265年—1279年)。根据文献记载,宋代对招徕外国商人作出巨大经济贡献的人员,授予承信郎的恩惠,“可见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和支持,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真武庙是南宋时期建造的。”张章明说。

殿内还有一段革命历史记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真武庙的部分厢房给了西北边的法江小学使用。那时,石狮永宁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在这所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传播革命思想。

1   2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