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5日在泉州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黄少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的五年,在中共泉州市委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两个加快”和跨越发展,完成十四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荣获改革开放、科技、品牌、卫生、环保、双拥、综治、普法、人防、文明创建等全国性荣誉称号,成为泉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市生产总值(预计,下同)、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4.1%、22.1%、20.6%、22.4%和26.8%,达4270亿元、500.36亿元、242.09亿元、8240亿元和1573亿元,均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连续13年局全省首位;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拥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70家、上市企业74家、中国驰名商标73件,分别是2006年的3倍、3.4倍和3倍。5个县(市)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五年来,泉州城市发展从沿江向环湾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城市建设全面提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161.5平方公里、城镇化59.5%,分别比2006年增加81.5平方公里和11.5个百分点,海湾型城市框架初具雏形。累计抓好各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96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380个。组织实施水利工程、电网建设、水环境整治项目121个、186个和743个,新增公路、铁路里程3639公里和87公里,泉三高速、福厦高速(扩建)、福厦高铁(泉州段)等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显著加快。五年来,政府机构、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等改革取得新成效;农村、国企、投融资、医药卫生等改革深入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357.5亿美元、117.5亿美元,年均增长20.6%和13.4%。泉商“回归工程”实现投资370亿元。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新批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4个省级重点商品出口基地。泉州港和肖厝港成为首批两岸海上直航口岸;泉州晋江机场获准对外开放和成为对台直航点,、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五年来,我市累计完成财政民生支出708.86亿元,年均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8680元和10550元,是2006年的1.8倍和1.6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和32万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所有县(市、区)实现教育双高普九;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74.8%和47.9%;海峡体育中心、泉州第一医院城东新院、梨园古典剧院等建成;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南音入选世界“非遗”名录;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第六届中国航海日、闽南文化节等活动;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2011年,全市按照市委“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跨越发展”工作思路,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促跨越、重民生,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