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3、更加注重基础夯实,加快形成保障力强的“三农”格局
突出强农惠农富农,全市安排财政支农资金19.08亿元。提升现代农业。坚持“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深加工、扶协会”,大力发展精细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实施“131”强龙工程,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40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强化“五新”推广,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60个,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22个。壮大提升茶产业,办好安溪茶学院。促进现代渔业增效增收。严格耕地保护,做好稳粮储粮调粮工作。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及质量安全工作。推广“世纪之村”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基础建设。抓好60个水利项目,争取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列入国家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桃源、八峰、双溪、彭村等水库及台商投资区、晋江、石狮引水工程建设,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水利建设投资25亿元以上。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植树造林33万亩,加强重要湿地保护和森林防火,建设森林泉帅11。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级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突出试点先行。深化省市试点小城镇改革发展,按照“较强的产业依托、发达的交通联系、完善的城市功能、优美的生态环境、相对规模的人口聚集、较高的政府管理水准”要求,进一步提高试点小城镇宜居宜业水平。建好2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5个旧村居改造试点村、4个老区跨越发展工程重点帮扶村,带动提升全市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老少边岛”扶持力度,壮大村财收入。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深化城乡环境整治,实施一批“点”、“线”、“面”试点项目,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
4、更加注重打好“五大战役”,加快拓展支撑力强的发展平台
积极拓宽领域和深化内涵。把农林水利、“四绿”工程、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纳入“五大战役”实施范畴。重点项目建设战役要实施项目441个,其中在建项目298个、计划投资648.9亿元。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1606亿元。城市建设战役要实施项目159个、计划投资156.7亿元。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要实施项目790个、计划投资269.5亿元。民生工程战役要实施项目403个、计划投资76.2亿元。深化“三维”项目对接。全力以赴引进大型央企、知名民企、世界500强投资,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列入省里盘子;按照“六个一定要”的要求,加强运作服务,紧盯项目不放,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深化“回归工程”,吸引在外泉籍企业项目回归、总部回迁。有效保障战役实施。完善领导挂钩、分级管理制度,全力保障要素供给。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布局支持。加强资金运作管理,支持发行企业债券,提高项目融资能力。推进土地整理,实施填海造地工程。推行标准化管理,做到质量、安全、投资、环保和廉政五同步。
5、更加注重港口先导,加快完善竞争力强的开放体系
拓展港航综合交通。突出港口龙头作用,加强港口岸线规划管理和航道、港后区建设;抓好肖厝5#和6#泊位、小岞5万吨级码头等建设,石湖5#和6#泊位、秀涂16#泊位等开工;争取开通更多国际筑线。加快完善立体交通网络,,确保晋石、金安高速公路通车,加快南石、泉州湾跨海大桥、莆永、沈海复线、安溪连接线等建设进度.争取厦沙高速开工;加快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福厦铁路惠安站等建设;完戎泉州晋江机场改建。巩固扩大泉台合作成果。加快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发开放,全力争取大型台资项目落地,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积极承接台湾光电、装备、石化以及现代农业、服务业转移,抓好旺旺福建总厂、迪斯腾太阳能电池以及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业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海峡西岸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建设。拓宽对台客运、货运和小额贸易三条通道。办好闽南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拓展两地民间交流领域。抢占国内外市场。借助异地商会和品牌优势,持续拓展国内营销网络,打造一批万店品牌专卖企业。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培育一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规划建设电子商务聚集区,用好国际电子上午平台,抢占网上市场份额。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挥泉州出口加工区作用;支持四个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赴境外设立品牌展示、仓储物流中心,建好德化国家级外贸出口转型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用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覆盖面;落实泉港泉澳经贸合作框架协定;办好品牌泉州香江行、海峡时装周等活动。加强大通关建设,引导更多产品从泉州口岸进出。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开展跨国经营、收购国际品牌。加强外事侨务工作。广泛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引进侨资。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密切与国际友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