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井】“有机”的要求高 装“有机”办法也多
那么,究竟什么叫“有机”呢?泉州市蔬菜公司副总经理沈劲涛说,有机蔬菜的要求非常多,其选址、水源、种子各方面都有标准,特别是栽培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真正要种出有机蔬菜是很难的,能达到无公害就不错了。
泉州市贸发局的相关负责人林文荣则表示,目前泉州蔬菜流通领域,有机蔬菜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陷阱一:“有机”认证有点“无稽”
泉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陈钦地说,目前泉州尚无蔬菜企业向绿办申请有机认证,事实上,由于南方天气使得病虫害很多,要做到有机种植是很困难的。目前绿办主要还是做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认证。
“目前市场上的有机蔬菜认证,大多数是由社会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业部门认证的很少。”绿办一相关人士也表示,由于社会认证机构多,也存在一些商业行为,即企业交了钱,认证机构就给证,而没进行严格认证。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一次就奖励好几万元,而申请认证的费用才两三万元。企业不仅能通过认证赚钱,还能打着“有机食品”的名号提高价格。
陷阱二:生产基地缺乏“有机设备”
“有机只是一个目标。”东西塔牌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林镇泉说,前两年,大家都是大打“有机”名号,但现在大部分企业不敢太公开,而是打着跟“有机”有关的标签。
林镇泉说,一个有机农场需要非常多的设备,比如防虫网、色谱仪、检疫机等等,投资都要上千万元,这样的投资是目前的蔬菜生产商不能承受的。“现在是旺季,我们3个基地可生产4吨左右的蔬菜,其中2吨得批发贱卖,获利部分大多贴在销售费用上。”林镇泉说,国际上对于农业生产的理想比例标准是:生产成本60%,销售流通费用30%,利润10%。但是,泉州的蔬菜生产商在保证了高额的流通费用后,用于生产的费用不到销售收入的20%,这就决定了他们难以进行再生产投资,他的基地也就缺乏相应的设备,以达到有机农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