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6个"金点子"带来深思
qz.fjsen.com 2011-11-16 09:33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培养“爱迪生”

青少年美妙的“异想天开”让我们大开眼界,由此可见,中国孩子并不缺乏创新基因,缺乏的是合适的土壤。科技大赛无疑是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极有益的活动,但这还远远不够,培养我们的“爱迪生”,更需要教育体制变革。

当前,国内的教育时常受到功利主义侵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击中了教育瓶颈。

追逐整齐划一的升学考试,容易牺牲孩子的个性,过度放大他们的缺点,导致浓郁的“功利味”和“批量化生产”,受赞扬的是分数,被忽略的是个性化创新思维,以及独立思考意识。孩子更像工厂里生产的零件,被机器打磨得没有棱角,更有甚者,“差生”或戴上“绿领巾”,或被送去测智商,以免影响到老师业绩。

学生“好”与“差”从来就没有绝对标准,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不同类别的人,不分贤愚,都可作为施教对象。教育就是雕琢,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更多“手工制作”,其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桔生南为橘,生北为枳”,只有着力消除教育功利主义的土壤,才能使其回归育人本位,我们呼唤与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也才能健康成长。

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在生长外别无目的”,周国平先生对此阐释道:“教育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当青少年的实用小发明比“奥数冠军”更能吸引人们眼球之时,我们的“爱迪生”就不远了。 (青剑)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