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6个"金点子"带来深思
培养“爱迪生”
青少年美妙的“异想天开”让我们大开眼界,由此可见,中国孩子并不缺乏创新基因,缺乏的是合适的土壤。科技大赛无疑是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极有益的活动,但这还远远不够,培养我们的“爱迪生”,更需要教育体制变革。
当前,国内的教育时常受到功利主义侵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击中了教育瓶颈。
追逐整齐划一的升学考试,容易牺牲孩子的个性,过度放大他们的缺点,导致浓郁的“功利味”和“批量化生产”,受赞扬的是分数,被忽略的是个性化创新思维,以及独立思考意识。孩子更像工厂里生产的零件,被机器打磨得没有棱角,更有甚者,“差生”或戴上“绿领巾”,或被送去测智商,以免影响到老师业绩。
学生“好”与“差”从来就没有绝对标准,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不同类别的人,不分贤愚,都可作为施教对象。教育就是雕琢,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更多“手工制作”,其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桔生南为橘,生北为枳”,只有着力消除教育功利主义的土壤,才能使其回归育人本位,我们呼唤与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也才能健康成长。
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在生长外别无目的”,周国平先生对此阐释道:“教育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当青少年的实用小发明比“奥数冠军”更能吸引人们眼球之时,我们的“爱迪生”就不远了。 (青剑)
相关新闻
- 2011-11-14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 有“技”不在年高
- 2011-11-09儿童产业危机季 创新专注提升终端高度是根本
- 2011-11-08巨轮机械技术创新造薄板 带动石材业整体提升
- 2011-11-08创新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关爱员工打造幸福晋江
- 2011-11-08节能创新成业界主题 石材品牌欲出击资本市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