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吐哺泉企归心 泉州“企业总部回迁”特写
常道家乡好 月是故乡明
刺桐花开,乡土芬芳。诚然,泉州素有抱团创业、守望相助的人文环境。然而,正所谓“在商言商”,一批批泉州企业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将总部迁回泉州,显然不是出于“把人生的事业和名字留在家乡”的美好愿景。
一些细节,或许可以引导我们寻根溯源。不少人还记得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上的百米红地毯,踩着它进入会场的企业家代表,脸上飞扬的神采丝毫不比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大牌逊色。在这里,他们就是泉州的明星。而泉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他们的尊重和礼遇,则不仅仅流于夹道欢迎的形式。
贵人鸟的周世勇对此深有感触。
在贵人鸟筹备上市之时,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多级多个部门办理。泉州层面上的事务经过简化程序顺利办妥,然而向上争取时却举步维艰。原因很简单,人生地不熟。让贵人鸟没有想到的是,晋江发改部门专门派出人员带着企业经办人四处奔走逐项办理手续,将办理时间缩短了一半。联想起公司在异地进展缓慢的项目,周世勇不免喟叹。
与贵人鸟的感动相比,已经在全国设立40余家分公司和300多个分支机构的许连捷有着更具概括性的描述:“衡量综合投资环境,关键还是在家乡好办事、效率高,而且政策的稳定性好。”他口中的政策稳定性,可以从2009年开始追溯。当年,泉州市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三份政策文件;去年则按照“就高原则”对政策进行补充完善;今年《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更是连番出炉。这些政策中不乏为企业回迁量身定做的创新亮点,如总部大楼建成之后,允许分割办理产权,允许不高于70%总产权面积出让或出租,土地产权可通过正式招拍挂出让给总部企业以利融资。
经过长久经营积淀而来的完善产业链配套和市场机制,更是泉州的“地利”优势。“在一些不是以服装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想找到几个有共同语言的业内人士沟通都很难。”庄顺举这样描述异地发展的“水土不服”。企业外迁虽然能够暂时获得土地、税收等资源优惠,但因为转移地产业配套滞后,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相比泉州并无优势。更不用说过去掣肘企业成长的瓶颈在今天的泉州正逐步被打破,泉州拿出最具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环泉州湾核心地段建设总部经济区,晋江甚至在市行政审批中心旁辟出两块地让中型企业建设企业总部,石狮则专门拨出百亩土地让“冷转移印花技术”尽早回归生根……问题终归有解决的办法,但泉州的诚意已让世人皆知。
- 2012-05-02石狮本土品牌总部回迁 36家企业总部正式入驻
- 2012-04-28东海总部经济区拟设6座过街设施 将预留轻轨线
- 2012-03-21泉州台商投资区酝酿总部经济 引台湾百大企业
- 2012-03-19石狮总部经济强势"起航" 一批民企总部回迁家乡
- 2012-03-12民企“二次创业”盛况 36家企业运营总部入驻石狮
- 2012-02-08石狮出政策促发展 企业总部入驻最高补助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