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小学"一校两区"新时代来了 资源逐步均等
“名校效应”可带动新区繁荣
“我们利用城市的扩展来调整教育的整体布局,在新区发展名校,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带动新区的繁荣。”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指出,在新区建设中,泉州市把学校作为重要基础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对新区的繁荣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泉州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都集中在中心市区,尤其是老城区。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新城区需要配置新学校,解决居民孩子就近入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名校在新城区建分校既可以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又可带动新区繁华,为第三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泉州市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事业,更好地满足市民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力争到2017年提前三年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先实现均衡发展,为此,泉州市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全面实施小片区管理的方式方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界人士指出, “一校两区”这一模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有效地将名校成功的办学理念、模式移植到新校区,真正做到大整合、快融合、即发展的快速高效均衡之路。此外,如何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完善培训体系,迅速提高师资水平,也是新校区所面临的问题。
城乡教育资源逐步均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泉州市城乡教育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源正不断减少,学校数量、在校生数量都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和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大量涌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形成了农村学校办学规模萎缩和城市学校过于拥挤的巨大反差。
针对这一情况,泉州市提出,要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有效利用、整合中心市区现有教育资源,支持市区学校扩容增量。同时,整合、撤并一批农村学校,在农村扎实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
在推进“一校两区”,完善新区功能的同时,全市将以名校为龙头,构建城区教育集团和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均衡、优质和特色发展。积极实施泉州城市核心区中小学新建、资源整合和各县(市、区)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实施老城区学校扩容增量工程,推进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推行“集约型”规模办学,至2015年,全市小学保留在1300所左右,初中(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保留在300所左右。
- 2012-03-24南少林武术有薪传 五祖拳将进入泉州中小学校园
- 2012-01-13泉州六中吴鹏飞:让不同类型学生都能个性化发展
- 2012-01-13泉州14所中小学获评福建首批学科基地学校
- 2012-01-13泉州首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一中和五中副校长
- 2011-12-31泉州市第二届名校长评选揭晓 10人获名校长奖
- 2011-12-30泉州为中小学生提供“户外教室” 推广生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