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李亦园与泉州学》首发 游子对故乡的回报

qz.fjsen.com 2012-06-11 10:43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两岸专家学者携手助力泉州学发展 (陈智勇 摄)

学者共识

泉州是闽南文化发展源点

“闽南文化的研究就是从泉州开始的。”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教授介绍说,早在1926年,厦门大学国学院的海外交通史专家、陈万里教授等多次来泉州进行田野调查。

“泉州是闽南文化发生发展的源点,闽南文化的最高成就是在南宋时期的泉州。”陈耕教授认为,当时南宋政府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泉州市舶司,晋江县就出了1000多个进士,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东西塔、最长的桥梁五里桥都在泉州。

泉州学研究所林少川所长认为,“泉州学”研究发端于上个世纪20年代,由顾颉刚、张星烺等厦门大学国学院的教授们倡导。1989年秋,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首次回乡探亲,出席了泉州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学术座谈会,会上他认为“提出泉州学是可以的、可行的”。由此引起泉州文史界人士的重视,并开始了创立“泉州学”的探索。

1999年在“海峡两岸泉州学研讨会”上,李亦园提出“‘泉州学’是一种以泉州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际综合学问”,是目前学界关于“泉州学”学科建设比较认同的说法,对“泉州学”的确立、构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二十多年来,在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泉州学”初步确立了自己的概念和研究范围,逐渐形成了“泉州学”的学科理论框架,这门学科日益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关注。

乡贤李亦园在台湾文化学术界是位著名人士,考入台大前一直生活在泉州,因此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怀有一份深情的眷恋。而泉州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独特的人文风情,也一直成为他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至今43次返乡探亲、考察、讲学的活动中,他广泛与各界人士交友结缘,加深了对故土的热爱,也因竭诚地以自己深厚的专业学养为“泉州学”的确立、构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备受故乡各界人士的赞扬。

近年来,“泉州学”研究的相关专著专题,都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已先后出版《闽南侨批史话》《泉州古代海外交通史》《泉州千家诗》《回望闽南侨批》《<平闽十八洞>及其研究》《李亦园与泉州学》等6部“泉州学”系列丛书。《李亦园与泉州学》是对李亦园先生有关“泉州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遍及人类学、民族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可以使读者对李亦园先生在闽南文化、“泉州学”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泉州学”系列丛书,丰富了“泉州学”研究的方法,在挖掘抢救泉州乃至闽南民俗文化、民生文化方面做了突出贡献。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掘泉台历史文化渊源,促进闽台的文化交流,增加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情感,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知名度,不仅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报记者 吴泽华 陈智勇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