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绿色兴茶 溯源管理质量掌控从茶农开始
政府措施
生物链+绿色防控
维护茶的纯净
茶叶质量安全,最核心的就是农残问题。怎么做出“干净茶”?安溪走出了一条推广生态茶园,建立绿色防控的新路子。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
“这种茶园能够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很多害虫会被克星吃掉,农药使用少。”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举例说,“七星瓢虫会吃螨类害虫,蜘蛛结网也可以捕杀害虫”。不仅如此,生态茶园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根据测算,采用立体茶园种植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茶叶价格平均提高20—30元,茶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节约化肥成本30%,降低用药成本40%。从2005年开始,安溪县就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目前安溪县已建设生态茶园24.5万亩。以后,每年还将建设4万亩。
除此之外,安溪还着力推广绿色防控。绿色防控就是引入斜纹夜蛾诱捕器、太阳能灭虫器、有色诱虫板等先进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来防治茶叶病虫害。太阳能灭虫器,采用弱光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针对害虫的趋光性及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利用最佳波长及光波共振原理诱杀电杀,有“不用农药的杀虫武器”之称。斜纹夜蛾诱捕器采用的是昆虫性诱技术,利用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昆虫信息素,将模拟自然界昆虫性信息素的性诱剂,通过释放器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而有色诱虫板则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光性,诱杀害虫。
此外,安溪加大茶叶质量检测的力度,目前该县有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和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两个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机构。
新的探索
力推“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模式
泉州的监管部门和茶企都在积极采用多种措施,提升茶叶质量。如何对散户形成有效监管,改变部分散户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经营方式,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泉州、安溪两级政府正在力推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经济制度客观上造成了大部分茶园分散在茶农手中,茶园管理较零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自产自销,往往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因此,把茶农的茶园整合起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合作社正是整合零散茶园的利器。
据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介绍,自2006年3月成立该县第一家专业合作社—长坑珍田茶叶合作社至今,已组建茶叶合作社449家,总产值12亿元以上,受益茶园达到40万亩。“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运作模式有利于真正发挥这些合作社的作用,弥补其短板,让茶农受益,自觉纳入合作社管控。
在这种模式下,组织形式是由茶农的自有茶园加入或租组建合作社,企业入股合作社,按照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组织模式,从农业化的组织模式向工业化组织模式转变。如此一来,茶园可以成片统一改造,病虫害可以统一防控。经营形式是按照股份制经营模式,以市场为中心,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标准运营管理。龙头企业的优势在于有很多营销网点,而且对市场有较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可以生产出适销的产品,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如此一来,“茶农、合作社、公司的利益被捆绑在一起。”茶叶在种植、初制、精制等环节上都可以得到控制,茶企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安全原料;茶农可以增收。而作为政府部门,则重点监控这些茶企,奖优罚劣,淘汰质量差的茶企,茶叶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 2012-06-26《条例》实施将满月 茶叶无进货记录最高罚2万
- 2012-06-08泉州茶园病虫害防治托管兴起 减少70%农药用量
- 2012-05-25关注茶叶质量未来发展 高品质茶叶是大势所趋
- 2012-05-24关注茶叶质量安全系 谁“蛀”了茶叶就拍谁
- 2012-05-24泉州春茶已陆续上市 下月起将大规模抽检茶叶
- 2012-05-18安溪茶学院今年招收400名 报考享多重政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