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养蜂的甜蜜 安溪崎畲村将打造成闽南养蜂第一村

qz.fjsen.com 2012-07-16 10:56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讯 (记者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王秋霞)安溪县龙涓乡崎畲村,位于安溪与华安、长泰三地交界处,海拔240米,离县城104公里,人口600多人,该村有127户人家,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就有50户村民养蜂,成了当地有名的养蜂村。在该村,养蜂成为村民的一项事业,他们在付出艰辛的同时也收获着一份甜蜜。

蜂蜜带来丰厚收入

128个蜂箱,错落有致地安放在房前屋后、溪边山上,成千上万只蜜蜂拍打着翅膀,在阳光下忽闪忽闪,环绕蜂箱上下翻飞,“嗡嗡”地打破了午后的寂静。

这几天,63岁的蜂农陈瑞国,正忙着采收夏蜜。他打开蜂箱盖,用刀割掉多余的赘脾,抽出一张张蜜脾,抖掉上面的蜜蜂,用搬运箱搬到屋里,用割蜜刀割掉蜜盖,之后把蜜脾放进摇蜜桶,利用离心作用把蜂蜜筛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依靠养蜜蜂,我提前实现了万元增收目标。”他说。进入新世纪,蜂蜜价格不断上扬,市场也十分走俏。现在,陈瑞国养的蜜蜂,一年能产蜜三四千斤,连同其他产品,每年实收近6万元,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在崎畲村,整个村庄127户人家,有50多户从事养蜂,除了举家出门打工的村民,多数人在家养蜂,其中规模上百箱的养蜂专业户有10多户,其余30多户,规模也都在六七十箱左右。如今,全村共养蜂2000多箱,清一色中蜂(中华蜜蜂),年产蜜六七万斤,销往厦门、泉州等地,按初步统计,蜂蜜每年为全村带来的收入超过百万元。

蜜蜂曾经做嫁妆

今年75岁的陈明柱从30岁就开始养蜂,45年间,陈明柱全家经历了“种田为主,养蜂为辅”到“养蜂为主,种田为辅”的转变。现在全家三代人养蜂达200多箱,养蜂成了他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陈明柱的经历,是村里养蜂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崎畲村的养蜂史,可以追溯几百年。以前,崎畲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是水稻种植,农户驯养野生中蜂收蜜贴补家用。1968年,政府以每斤0.6元的价格,大量收购蜂蜜,集中出口。村里人开始从龙岩等地购置蜂种,小村养蜂产业开始兴盛起来。

87岁老蜂农陈金泰介绍,以前这里的女儿出嫁还时兴用整箱的蜜蜂做嫁妆。

说起养蜂,村主任陈清河更是充满自豪。近年来,多数村民家庭炊煮改用煤、电、液化气,村庄周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现在全村95%以上的土地被森林覆盖。乌柏、洋槐、八叶五加(俗称江亩)等野生蜜源植物满山坡,村民种植的橄榄、杨梅、枇杷、香蕉等果树遍布村落,为蜜蜂养殖奠定了基础。

在艰辛中收获甜蜜

每年3至5月份,是陈明柱一家最辛苦的日子。3、4月份,荔枝花开了,陈明柱与儿子、儿媳带着帐篷、粮食,到本乡珠塔村、漳州的九湖、华安等地,让蜜蜂采荔枝花。到了5月,又辗转到泉州采龙眼花。一趟下来,几百里行程,风餐露宿,就为蜜蜂能采到更多花,酿出更好的蜜。

“养蜂成本不高,但要养好需要‘天、地、人’支持。”陈明柱说,“天、地、人”即好天气,好的放养场,好的管理,好天气无法强求,好的放养场靠追花。如果是气候不好,或是染上疫病,或是误采毒花,可能就无蜜可收。

“村里的青壮年都想到城市里闯事业,养蜂的多数是中老年人。”村书记陈春信既激动又无奈。养蜂虽然成本不高,但想要获取巨额收入,确实不易。

目前,村里养蜂户大部分还是以小规模庭院养殖为主,散户经营,组织松散;养蜂技术多以自发的“师带徒”、“徒带徒”的形式,现代化养殖及管理体系还未形成;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比较盲目;养蜂人经常出门追花,许多年轻人耐不住寂寞……诸多因素致使村里养蜂业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陈春信说,村两委正探索走“蜂农+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立足生态优势,申报建设优质蜜源植物基地、成熟蜜生产基地、优质蜂产品加工基地,引进蜂疗技术,组建养蜂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生产基地,指导农户生产,并按标准收购或代销社员产品,统一加工保证质量,统一商标打造品牌。进一步把该村的特色产业做强做大,甚至把崎畲打造成闽南“养蜂第一村”。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